河南省郑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2.docVIP

河南省郑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郑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2

河南省郑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节选自李泽厚《论中国智慧之“天人合一”》,有删改) 1.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先秦,孔、盂、老、庄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一观念并都强调“天”“人”之间必须认同、一致、和睦、协调。 B.汉儒的“天人合一”是现实的行动世界,人们认为只有认识并遵循它,才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保持存在、变化和发展。 C.宋儒的“天人合一”是为了建立内在伦理自由的人性理想,属于心灵的道德境界,他们将“天”理解为“理”、精神和心性。 D.“天人合一”既包含人对自然规律的适应、遵循,也意味人对主宰、命定的顺从、崇拜,其中“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这大概与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顺应四时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现象有密切关系。 B.在漫长的新石器农耕时代,真正的阶级统治尚未建立,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还不很严重。 C.在原始氏族体制下,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特定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 D.在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中心角色的“天人合一”重视国家和个体在外在活动和行为中与自然及社会相适应、合拍、协调和同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天”始终具有双层含义,所以“天”“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是对自然物的征服改造。 B.汉儒和宋儒均推崇“天人合一”,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天”原有的主宰、命定含义。 C.对“天人台一”的概念加以改造,就必须彻底去掉“天”的双重内容和含义,而以近代大工业所产生的人与自然崭新的客观关系为基础。 D.如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恢复自然、保护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合一,正是“天人合一”这个古老命题的现代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 能:和睦。 B.恕里居日,尝属人作传 属:嘱托。 C.听驰驿归,不赐敕 听:听说。 D.遣行人赍敕存问 赍:携带。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王恕“端毅”(正直刚毅)的一组是(3分) ①考选官属,严拒请托 ②帝亦衔恕数直言 ③皆力阻权幸 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⑤传中自比伊、周 ⑥陈国家大政数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恕治盗不忘安民。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南阳、荆、襄流民作乱时,严格约束所辖部下不得随意杀人,流民得以恢复旧业。 B.王恕关心民生疾苦。巡抚南畿时,所辖地区遭受水灾,他奏请免除了秋粮六十余万石,并四处巡察把粮食发放或接待给灾民,保全存活了二百多万人。 C.王恕恪尽职守,直言敢谏。他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先后多次应诏陈说政事,提出建议。碰到朝廷上议事有不同意见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他说话,他也果然不负众望。 D.王恕为官坚持原则。他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补陕西巡抚之缺,遭到皇上否决,他认为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胜任铨部之职,主动请求告老还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 (2)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8.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对各种噪音的描写,既表现了城市夜间的不宁静,也为后文写马可瓦多因深夜无法入睡而听到母牛经过城市的声音做了铺垫。 B.第二段中作者将从低矮的窗户渗进房间里的各种细微声响比作尘埃,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深夜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