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泰山旅行2

人类精神崇拜是一种极其重要、极其必要又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作为人类思想意识的奇妙的核心组成部分,世间没有人能够真正摆脱它而惟我独尊怡然自得地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崇拜甚至构成人类个体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原动力,尽管连自己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如果按崇拜对象把精神崇拜现象划分为超自然崇拜和自然崇拜两大类,自己毫无疑问属于后者。具体崇拜什么,反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现象五彩缤纷,几乎对所有的客观的永恒存在都存有崇敬之感,畏惧之心,其中最典型的可能是山岳崇拜——大到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小到家门口的非著名山峰马耳山,当然更有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石三山五岳,尤其是距离最近的东岳泰山。至于为什么同样说不清楚,或者压根儿没打算弄清楚。据说汉武帝一生中八次朝觐泰山,谈感觉是: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连雄才大略、威强睿德的汉武大帝都骇之、惑之,更况我等。   要说朝觐可能算是精神崇拜行为中最真诚、最简单易行、代价也最小的实现方式了,借助网络便利,经过一番筹备,今年5月中旬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朝觐泰山之行。   此次朝觐之行采取全程自助方式,第一天下午乘长途公交到达泰安,第二天登山朝觐,第三天上午游览东岳庙,捎带着游览东湖公园,下午乘长途公交前往曲阜。在泰安三天两夜,时间充裕,游览尽兴,轻松随意,感觉不错。   行前作功课得知,登泰山有四条路:一是中线红门路,二是西线天外村,三是东线桃花峪,四是后山天烛峰。由于初次登泰山,选择了传统经典的红门路中线。   红门路中线大体上可分为两段,一段是从红门入口开始至中天门,第二段是中天门至南天门。自助游的好处就是随心率性,进入红门,先步行到中天门,至于后面徒步十八盘登顶还是乘坐缆车直接上山,到时候再说。   行前作功课一直没弄清一天门与红门的关系,到现地才知道一天门为红门宫前三重石坊之第一重,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第二重为孔子登临处石坊,第三重为天阶石坊,均建于明嘉靖年间。   通过三重石坊方至红门宫。红门宫是中线登泰山的起点,创建时间失考,明清时代均有修缮,古时帝王登山封禅在此更衣。红门宫周边古迹遍地,题刻众多,诸如元君庙,弥勒院,关帝庙,白骡冢,万仙楼,第一汉柏,三义柏,等等,逐一细细看过去,估计两天时间也不见得能爬到泰山顶,因此只能一掠而过。   去年10月以来齐鲁大地刚刚经历了一场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虽然农历年初一场雨雪使旱情稍稍有所缓解,但此后雨水一直稀少。有幸的是,朝觐泰山的头一天刚刚下了一场透雨,虽然顶风冒雨赶路造成诸多不便,但临到登山的这一天,恰好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气温宜人。尤其是登山步道旁边的山涧里溪水潺潺,流瀑飞溅,平添几分惬意。   路边正在盛开的锦带花和山沟沟里的走禽飞兽——参天古木上飞过N只鬼精鬼灵的小松鼠,一张图片也没能拍下来。   登山步道旁边数不清的碑雕石刻,几乎无处不文,无石不刻,昭示着五岳之尊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   红门至中天门一段是登山沿途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一段。斗母宫东北侧有经石峪,刻有隶书《金刚经》全文,俗称晒经石,传为唐王羲之(或北齐韦子琛)手迹。   明代道家建筑壶天阁,原名升仙阁,清乾隆年间改称此名,匾额为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   壶天阁之上、中天门之下的回马岭,古名石关、瑞仙岩。回马意指至此峰回路转,陡峭难行,马不能攀,只好策马回返。   过了回马岭,便是步天桥,距离中天门已经不远了。   登泰山沿途也少不了司空见惯的“自愿”消费场所,愿者上钩,从免费送你一柱香、到几元钱买一柱香、到花几百元磕上三个头,一路引导游人掏空腰包,当然旁边都会有警示:不满意可以打电话XXXXX投诉。   满怀虔诚步步攀登泰山的游人,峰回路转,山高水长。   经过3个半小时并不太艰苦的跋涉,终于到达了中天门。中天门建于清代,为登山东、西两路交汇处,既是上下必经之地,也是登顶半程的标志点。行百里者半五十,到了中天门,眺望一下高耸云端的泰山之巅和云雾缭绕的南天门,该做抉择了:要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要么原谅自己乘缆车飘然而上;要么知难而退,却步回返。观察了一下,真正令人敬佩的徒步攀登十八盘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似我等素来不跟自己为难者更是自不待言了。 曾读过不少泰山游记,留下的印象是,绝大部分登山者,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好像都是徒步登上了泰山之巅,有的甚至不止一次,“一步一人生,千阶到天门”,着实令人好生敬佩,与此同时不免对自己产生严重怀疑:那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前后3300级台阶,上去了还能下得来么?到得了中天门,仰望半空中云里雾里的岱顶南天门,再看看登山步道上寥寥无几徒步登山的勇者,心下不免释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