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

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 2010年5月 第3期 南京师大(社会科学版) JoumalofNanjingNorm~University(SocialScience) May,2010 NO.3 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 王青 摘要:由于中国的内陆地区与濒海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因此,所创造的神 话在内容上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主要反映在天地结构的观念,世界图式的构拟,日月星辰的 运行和理想国的景观特征上.内陆型神话中的天地结构是天圆地方,四极撑拄的盖天式结 构,而濒海型神话中想象的天地则是乘气而立,载水而行的浑天式结构.内陆民族想象的日 月运行是出于山而入于山的单日型神话,而濒海民族的日月神话则是出于汤谷,息于虞渊的多日 型神话.内陆民族想象中的理想国带有明显的山区或平原的景观特点,而濒海神话中的理想国 则往往是洲岛型环境.内陆型神话对理想国的描述,同时意味着对宇宙中心的确定与想象,这个 中心可以是地理中心,也可以是宗教与政治中心;而濒海型神话中的理想国,则更多的是对六 合之外的探究与幻想. 关键词:神话;内陆型神话;濒海型神话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10)03一o116—09收稿日期:2009—1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ZW018) 作者简介:王青,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0097 茅盾曾将中国现存的神话从南北向区分为北 部,中部,南部三大系统,北部神话发生于黄河流 域,中部神话则以长江流域的楚族神话为代表,而 南部神话可以南粤的盘古神话为代表nJ】㈣加. 顾颉刚将中国的神话从东西向区分为昆仑神话和 蓬莱神话两个系统,前者发源于西部山区,以昆仑 山为中心,而后者则形成于东部海滨,以十洲三岛 为中心L2J.这些都是极具价值的观点.不过,从 种种迹象观察,中国神话的来源既非二元,亦非三 元,而应该是多元的.创造神话是人类的天赋才 能,不同地域的各个民族,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相应 的神话.但是神话在后世的流传则与这些部族的 文化发达程度和影响力有密切关系.文化较为发 达的部族,特别是其后创造了文字的部族,有机会 将本部族的神话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流 播后世,现在能够保存下来的神话往往与当时政 治和文化上的强势部族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神话 被零星记载在相应的典籍中,由于材料的缺乏,很 大一部分我们已经极难考知它们产生的具体地 域.不过,其中有两类神话是明显不同的,那就是 一 116一 产生于内陆地区的神话与产生于濒海地区的神 话.我们所说的濒海型神话和内陆型神话,与昆 仑神话和蓬莱神话这两个概念有联系,但并不一 致.简单地说,昆仑神话是内陆神话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内陆神话并不局限于昆仑神话;同样,蓬 莱神话也是濒海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濒海神 话也不局限于蓬莱神话.内陆神话和濒海神话由 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因 此在内容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异在 自然神话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 ,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所反映的 天地结构观念 先民们对于世界,宇宙的认识与想象完全基 于直观感知基础之上的推演,它所拟构的宇宙世 界首先不能与他所处环境的直观感知相矛盾.而 不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空间景观与物质构成有着 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区域内的先民对于世界, 宇宙的构想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在上古的很多 神话中,所叙述的内容蕴含着先民对宇宙的观察 与认识,是在特定的宇宙观念下发展而来的想象. 这其中,对天地结构的认识是最基本的宇宙观念, 在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中,就反映出 古人对天地结构的认识. 《淮南子?览冥》篇载:往古之时,四极废, 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 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背方州,抱 圆天.我们可以看出,此一神话所想象的宇宙是 天圆地方,四极撑柱的结构.断鳌足以立四极 是典型的模拟巫术(Imitablemagic),它所依据的 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相似律(1awofsimilarity):模仿 真的事物会产生真的结果.因为龟鳌的形状与古 人想象中的宇宙有相似之处,其圆形的背壳像天, 由四足支撑,相当于天之四极,所以,巨鳌之足同 样也能撑起天空.《淮南子?天文》篇中说:昔 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这一神话同样是认为天与地 之间是由柱子撑拒.在《楚辞?天问》中,对当时 有关宇宙结构的观念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屈 原曾经发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 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 数?天何所沓?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