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书馆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谈
图书馆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浅谈摘 要:概述了目前图书馆的立法现状,对国内图书馆由于没有一部正式生效的全国性统一的图书馆法的规范而滋生的两大弊病,即图书馆经费的短缺和图书馆人才队伍的萎缩以及与此相伴的读者权益的损害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图书馆法;经费;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55-02
图书馆法是国家对图书馆各种管理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管理图书馆的依据和指导方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于1949年发布《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开办和管理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当局的责任,必须有具体的法规。”1956年美国颁布了《图书馆服务法》(Library Service Act),1964年又颁布了《图书馆技术和服务法》(原为《图书馆服务与建筑法》)。日本于1950年颁布了具有纲领性作用的《图书馆法》,1980年公布《图书馆员伦理纲领》。这些法律和文件的制定和颁布,不仅规范了图书馆的行为,而且提供了图书馆在人力、智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1]。而在中国,尽管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图书馆规范性文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毕竟离统一、权威的国家法律形式的图书馆法尚有一段距离,立法层次低、零散、不成体系,难以在广泛上取得一致的认同与遵从[2]。
一、图书馆法缺失所致后果
1.图书馆硬件不硬——经费不足,图书资源没有保障。《公共图书馆宣言》规定:“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当局的责任,必须制定专门的法规支持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为公共图书馆筹措经费。”遗憾的是,中国目前尚无法律规范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其结果是使得绝大多数图书馆都经历过或正遭遇着经费截留、经费不足、经费短缺这些共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深度和速度。据文化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992年底,全国2 565个公共图书馆全年购书740万册,比上一年减少31万册;全国有341个图书馆全年没有购进一册新书,占全国公共馆总数的13.3%;有423个图书馆全年新购图书不足50册,占全国公共馆总数的16.5%;有近500个图书馆全年新购图书在100册以内,占全国总数的19.1%。1992年全国人均购书费为0.085元,若除去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购书费,仅为0.062元,这是世界发达国家人均购书费的1%[3]。图书馆要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把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最高目标[4],最近发布的一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仅有5%的调查对象曾在图书馆阅读过。阅读基础较好的沿海城市一般也在8%左右[5]。原本中国的图书馆建设离民众的要求就相差甚远,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图联发布了一个“公共图书馆标准”,其中明确要求居民中每5万人就应拥有一所图书馆,而据2000年版《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截止1999年,中国公共图书馆2 767所,平均46万人才一所 [6],这和发达国家美国、英国1995年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已分别达到1.6万人一所和1.2万人一所相比是天壤之别,本来应该是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到头来竟然是“门庭冷落鞍马稀”、僧少粥还有剩的现象。长此以往,要在中国获得诸如美国前总统里根所说“美国的经济增长的47%与美国图书馆的信息有关”的图书馆社会效益,无异于痴人说梦。更有甚者,由于图书馆经费的长期不到位,导致许多图书馆日常的工作都无法运转,只得为了钱去铤而走险,打着创收的旗号,肆意践踏着图书馆与生俱来的公益原则。如2006年5月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过辽宁省建平县图书馆把电子阅览室变成网吧,中小学生每小时交一元钱就可上网打游戏。重庆的潼南县图书馆也是这样,都曾激起学生家长的严重不满。除几种常见的创收外,有几个馆还有自己开办幼儿园、卖自建车库。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某馆在1995年筹建新馆中,曾经卖过工作岗位。政府允许该馆招10个工作人员,但每人必须出4万元。通过卖工作岗位,该馆为图书馆新馆舍的建设筹集了40万元。此后又卖过市民户口[7]。这些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却因为没有一部保障图书馆经费来源有法可依的图书馆法而一次次在图书馆界上演着,更使得图书馆读者流失状况雪上加霜,图书馆立法迫在眉睫。
2.图书馆软件不软——人才队伍令人担忧,优质服务难以保证。大概一提起图书馆的人才队伍情况,人们不约而同就会想到的就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外语计算机低能儿,人员庞杂学历欠发达,守门看摊谁都能干”。尽管有些业内人士会觉着有点言过其辞,但细细一想就会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高校把图书馆看作是安置闲置人才家属的基地[8],可想而知对图书馆人员的配备是多么地随心所欲。很早以前,罗素高屋建瓴的“依据法律行使权力比任意行使权力,害处来得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