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并举富乡亲创新管理暖民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业并举富乡亲创新管理暖民心

多业并举富乡亲创新管理暖民心我们涧北村共498户1610人。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引导有经营头脑的村民上项目搞三产,安置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进企业当工人,扶持有种植经验的村民种林果,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依托驻地优势,积极上项目搞三产 2008年12月,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因为压煤搬迁,村集体建起20栋住宅楼后,没钱再盖新楼。但还有142户留在旧村,这些村民感到不公平,怨声不断。为了化解村民心中的怨气,上任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妥善安置这142户的问题。我带着村干部到处化缘,筹资700万元,建起了5栋居民楼,让142户村民告别土坯房,搬进新楼房。 住上新房后,怎样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我考虑的大问题。涧北村整体搬迁到镇驻地后,与镇工业园仅隔着一条路,发展经济有了好条件,搞二产、三产,办项目准挣钱。可原先我们村在丘陵山区,村民靠一亩三分地生活惯了,谁也不敢带这个头。村里一个叫杨泽金的,在外地办钢球厂发了财,有意向开办新厂。我听说后就想把他请回来。可是一连去找了七八次,都因为他业务忙,没有见着面。最后一次,我干脆住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到他公司门口守着。见面后,我向他讲优势、说环境、套感情,提出给予优惠政策,承诺做好一切服务工作,最终靠诚心打动了他。2009年开春,老杨投资100万元,回村办起新村第一家企业,安置30多人进厂工作。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先后办起10家钢球厂、5家纸业加工厂。虽然规模都不大,但一年也能挣个五六十万元。 2011年,泰隆大酒店和生态园项目在我村落户,给村集体带来300万元的收益,还解决了160多人的就业问题。 有能力办企业的人毕竟是少数,要想实现家家有收入,还得发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村民郭庆强懂电焊和铝合金加工技术,但是一直在外地给别人打工,收入不太多,工作和生活都不方便。我鼓动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为啥不回来自己当老板?村里可以给你提供服务。”他动了心,投资十几万元,回村开了个电焊、铝合金门窗加工店。刚开始业务不多,村里帮着他联系生意,很快接到十几张订单。如今,他的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许多村民看到后,自主创业的劲头上来了,接连发展起30多家个体运输户。眼下,村里从事三产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70多家,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因势利导,发展千亩核桃百棚杏 涧北村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但每户也就2亩地,一年最多挣1万多元。我觉得,农户要想靠种地增收,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新村搬迁后,搞三产的村民挣了钱,不愿意再种地;搞种植的农户愿意扩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我们协调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种植能手手里。随后,带他们外出考察,最终决定发展大棚杏。 为了把压煤搬迁后闲置的旧村塌陷地利用起来,我带着村干部义务平整土地、填沟造田,共整理出土地300多亩,并鼓励种植大户承包复垦后种植条件较好的土地。种植能手白宪和一下子承包了80亩核桃园,加上2个设施杏棚,2010年,两项收入超过30万元。对复垦后地力贫瘠、水源不足的土地,我们转包给新引进的瑞农果蔬公司。这个公司新建冬暖式大棚100个、花卉基地150亩,建成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每年交村集体承包费26万元。瑞农果蔬公司在农活忙的时候,还安排几十名妇女到示范园打零工,每人每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这些年,我村共发展核桃2600亩,设施杏棚106个,大拱棚蔬菜460亩,形成了“千亩核桃百棚杏”的发展格局,培育的陶山牌有机核桃,每公斤比市场价高20多元,还供不应求。现在,村里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已有80多个。 建好“三支队伍”,贴心服务暖民心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党的工作更得跟上。我们探索建立了3支队伍:一是党员服务队。为了让党员在服务村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结合设岗定责管理,成立了一支党员服务队,主要负责村里环境卫生整治。这支队伍成立以来,先后义务绿化6000平方米,硬化街道1万米,安装路灯90盏。在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改变新村面貌的行动中来。二是文艺宣传队。有的村民反映,现在日子比过去好多了,但文化生活单调乏味。为此,我专程跑到市里,买回乐器、音箱、演出服,请来专业老师,教村民排练节目。如今,村里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已经发展到20多人,为村民演出10多场次,带动了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三是民间调解队。2011年3月,村里成立了由25人组成的民间调解队,每栋楼1名调解员。他们常到农家走一走,看见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上困难帮一帮,成了社情民意的气象员、民间纠纷的调解员。靠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用身边人教育全村人,小办法解决了大问题,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何传新整理)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