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赤峰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赤峰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赤峰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赤峰市坚持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努力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7亿元,增长15.5%,增速居全区第3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3亿元,增长32.1%,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120.6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6元,增长16.4%,增速居全区第1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138元,增长22.5%,增速居全区第2位。今年一季度,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大部分经济指标高于全区平均增速。 一、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 赤峰市的有色金属、农牧业资源相对富集,相邻的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丰富,发展资源型产业有优势、有潜力。但由于产业基础、企业规模、技术实力等方面的限制,产业层次低、链条短、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也很突出。近些年,我们抢抓大企业大集团在国内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吸引了一批大企业到市内整合资源、重组企业、新上项目,推动资源型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层次。同时,也使我市的资源型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非资源型产业的特征。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有色、云南铜业、铜陵有色、山东黄金等相继入驻,中色锌业21万吨锌冶炼、赤峰云铜10万吨电解铜、金剑铜业12万吨电解铜、中色富邦10万吨粗铜、亚鼎铜业13万吨铜材加工等一批冶炼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75亿元的铜陵有色国维矿业6万吨选场扩建、山东黄金林东10万吨铅冶炼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色锌业五期14万吨锌冶炼项目年内开工,建成后该企业锌冶炼规模达到35万吨,进入世界同行业前3名。2011年,全市有色金属日采选能力达到11万吨,年冶炼能力76万吨,深加工能力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今年将达到千亿元,“十二五”末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化工产业方面,我们引进大唐、国电等大企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煤炭、玉米等化工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十二五”末化工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以香港亚盛原种猪养殖、雨润生猪屠宰加工为带动的生猪繁育、养殖、屠宰、熟食加工产业链,以安琪酵母、冷山糖业、博天糖业为龙头的甜菜种植、加工产业链,以凌志马铃薯为龙头的马铃薯育种、种植、淀粉加工产业链,以和润现代农业、新新杰蔬菜保鲜、万德脱水蔬菜、西城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蔬菜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已经全面形成,以汇源果汁为龙头的林果种植、饮料加工产业链正在建设。全市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口,肉类总产量45万吨,年产成品糖7.2万吨、酵母8000吨,马铃薯种植面积83万亩、淀粉产量10万吨,设施农业面积71万亩、蔬菜产量438万吨,“十二五”末将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近几年,赤峰市在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好、基础教育水平高、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工人多的优势,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京蒙对口帮扶合作深入推进、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本地人才回乡创业呈现高潮等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初步实现了产业转型、产业多元。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新建了国电风机组装、中凯风电零部件、金成重工机械、鸿宇精密仪器、北奔重汽汽车改装、阿旗大型喷灌设备、宁城农牧业机械等一批机械制造企业。2011年,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到36家,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增长110%,成为全市增长最快的产业。“十二五”末机械制造产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纺织服装业,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到19家,销售收入42亿元,安置就业6000余人。赤峰华源毛业是自治区唯一一家大型毛纺企业,员工2600人,年产精粗纺呢绒500万米,2012年5月与南通中新毛纺集团签约合作,新上5万锭纺纱生产线,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由现在的2.6亿元提高到1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1000人,成为国内领先的毛纺企业集团。北京雪莲羊绒制品项目是京蒙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去年开工建设,集梳、洗、纺于一体,年产100万件羊绒衫,安置就业1000人,北京生产基地将全部搬迁到赤峰。“十二五”末纺织服装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加快发展制药产业,引进了上海迪赛诺、深圳万泽、杭州迪生等大型制药企业和全国医药物流企业前3名的九州通医药集团,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发展到17家,形成了中药、西药、蒙药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2011年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