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造简答题
试述判别岩层顶底面的标志有哪些:(1)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方面:斜层理,凹面向上;粒序层理由底到顶由粗到细;波痕,对称波痕,波峰尖端指向顶面;泥裂,楔形裂隙尖端指向底面。2)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方面:绳状构造,位于熔岩表面;气孔构造,气孔分叉向下;枕状构造,凸面向上,底面平坦。(3)小构造方面层间劈理与层理关系:纵弯正常层序——岩层倾向与劈理倾向相反;岩层倾向与劈理倾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劈理倾角;纵弯倒转层序——岩层倾向与劈理倾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劈理倾角。层间小褶皱与层理的关系,类似层间劈理(至少举出一种)。
试述同沉积断层的基本特点:答:(1)一般为走向正断层,断面上陡下缓的钓状。(2)上盘地层明显增厚。(3)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来愈大,断距具深程性。(4)常在上盘发育逆牵能上能引构造或反向断层。
简述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哪些:答:(1)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平特点。(2)构造标志——地质体的突然中断和错移,构造强化现象(节理、劈理、小褶皱、挤压破碎、擦痕、构造透镜体、岩层产状急变)(3)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与缺失。(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5)岩相和厚度的急变。
试述张节理和剪节理的主要特征:答:张节理——a、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b、节理面粗糙不平;c、节理面绕过砾石;d、多开口为矿脉充填;e、不规则树枝状、网络状、放射状、同心圆状; f、尾端变化为树枝状、多须分叉,杏仁状结环。剪节理——a、产状较稳定,延伸较远;b、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有擦痕;c、节理面切割砾石;d、节理面紧闭,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与主剪裂面交角5°-15°;e、常成共轭X型节理系;f、尾端变化为折尾,变形结环,分叉。
简述纵弯滑褶皱的基本特征:答: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作用。(1)各单层有各自的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的中和面,常产生ⅠB型褶皱。(2)各相邻上层相对向背斜转折端滑动,各相邻下层相对向向斜转折端滑动,强硬岩层翼部产生旋转剪节理、同心节理、层间破碎带,并可见与枢纽直交的层面擦痕,转折端形成虚脱。(3)两强硬岩层夹韧性岩层时,使韧性薄层发生层间小褶皱,小褶皱轴面与相邻主褶皱面所平锐角示相邻层动向。
试述如何应用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面:(1)斜层理,凹面向上;(2)粒序层理,由底到顶,由粗到细;(3)波痕,对称波痕,波峰尖端指向顶面。(4)泥裂,楔形裂隙尖端指向底面。(5)雨痕冰雹及其印模,凹面向上。(6)冲刷痕迹,冲刷面位于上层面。(7)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叠层石,穹形纹层向上凸起,植物根系撒开端向下。
试述共轭节理的识别标志,并绘示意图表示:同期形成,旋向相反,具剪节理或剪切带。
试述正断层的基本特征和组合类型:基本特征:(1)上盘下滑。(2)产状较陡。(3)岩石破碎不太强烈,角砾岩发育。组合类型:地堑、地垒、阶梯状断层、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
试述逆断层的基本特征和组合型式:1、基本特征:(1)上盘相对上升;(2)断层面较平缓,一般在80°左右。(3)断层带内显示强烈挤压破碎,常见角砾岩碎裂岩、劈理化节理化剪切带复杂揉皱,两侧岩层常常显示强烈的变形特征。
组合形式:叠瓦式逆冲断层;对冲式逆冲断层;背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断层。
简述纵弯流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纵弯流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公发生层间滑动,且某些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层内物质流动方向,自翼部流向转折端,形成Ⅱ型相似褶皱和Ⅲ型顶厚褶皱。当软硬岩层互层,硬岩层形成平行褶皱,软岩层形成顶厚褶皱。当硬岩层夹韧性岩层,韧性岩层在主褶皱的翼部和转折端形成从属褶皱。
软岩层可产生线理、劈理或片理,脆性薄层可形成构造透镜体。
简述褶皱的产状类型及其特点:根据轴面及枢纽产状,将褶皱分为七种主要类型: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倾伏角(10°-80°)。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轴面倾角及枢纽倾伏角均80°-90°)。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1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均0°-10°)。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水平(轴面倾角及枢纽倾伏角均0°-10°)。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倾角10°-80°),枢纽也倾伏(倾伏角10°-80°)。斜卧褶皱: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均为(10°-80°),且二者一致。
试述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一般认为,断层面是一个剪裂面,б1与两剪裂面锐夹角平分线一致,б3与钝角平分线一致。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б1直立,б2水平,б3水平与断层走向垂直。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б1水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