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环境保护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栗环境保护局

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 新建年产5万吨烟花鞭炮专用纸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建 设 单 位: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 环 评 单 位:萍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pingxia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2307号 二00七年六月·江西萍乡 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 新建年产5万吨烟花鞭炮专用纸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 设 单 位: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 环 评 单 位:萍乡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评证书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307号 法 人: 李 全 华(环评岗证字第 主持编写: 周 建 群 (环评岗证字第 技术审核:韩 建(环评岗证字第 签 发: 李 全 华(环评岗证字第 协 作 单 位: 萍乡市环境监测站 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 前 言 萍乡市上栗是中国爆竹发祥地生产烟花爆竹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蓬勃发展的烟花爆竹产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作为全国四大烟花爆竹主产区之一,上栗拥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家,烟花爆竹1 总 则 1 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 1.2编制依据 1 1.3评价因子和总量控制因子 3 1.4采用的评价标准 3 1.5工程特点及评价内容与重点 6 1.6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7 1.7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敏感点 8 2 建设项目概况 11 2.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地点及性质: 11 2.2 建设规模及总投资: 11 2.3 主要工艺方法 11 2.4 职工定员及工作制度 12 2.5公用工程 12 2.6项目建设内容、厂区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 13 3 工程分析 15 3.1主要原辅料用量及能源消耗 15 3.2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15 3.3产品特征、用途及生产原理 16 3.4工艺流程 17 3.5建设项目生产线水、物料平衡 22 3.6项目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 26 3.7项目营运期正常生产主要污染物(源)分析 26 3.8建设地与周边交通依托关系 34 3.9项目产业政策性分析 34 4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35 4.1 自然环境概况 35 4.2 社会环境概况 37 4.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 39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6 5.1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6 5.2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49 6 环保措施的评述与建议 57 6.1施工期防治对策 57 6.2 营运期污染防治对策及分析 58 6.3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66 6.4 污染控制措施小结 66 7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67 7.1清洁生产 67 7.2总量控制 74 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6 8.1 经济效益分析 76 8.2 社会效益分析 76 8.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6 9 公众参与 79 9.1公众参与概况 79 9.2公众参与结果及分析 82 9.3公众参与与小结 83 10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4 10.1环境管理 84 10.2环境监测计划 86 10.3企业环保相关配套设施监测及调查内容 87 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88 11.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88 11.2项目污染物排放 88 11.3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治理措施 89 11.4公众参与 91 11.5厂址论证 92 11.6 评价建议和要求 92 11.7评价总结论 93 附图: 附图一:项目区域位置图; 附图二: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 附件: 附件一:萍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烟花鞭炮专用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 附件二:萍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上栗县恒达纸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烟花鞭炮专用纸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批复》(萍环字[2007]94号)。 1 总 则 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 1.1.1评价目的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为:⑴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的现状调查和监测,掌握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⑵通过对项目工艺流程的分析,确定各环节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对厂方拟采取的污染控制手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预测工程建成后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⑶论证项目在环保角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得出正确的结论,为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1.1.2指导思想 评价中贯彻“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可持续发展”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