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角钳慈北古代出海口.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塘角钳慈北古代出海口

A06 地理志 专题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责编/乐建中 美编/章丽珍 照排/章译文 陈鸿燕 史实探讨 塘角钳:慈北古代出海口 □莫 非 慈溪的地势大致呈南高北低状,南部多为山地丘陵、 泽山,形成一个很大的钳形海湾。虽然,近二十年,部分塘 港湾出海口又向东260米移到了“新塘角斗”的位置,形成 中北部则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几千年来,滚滚长江水在东 路塘河已被填埋,但从现场和卫星地图来看,仍可见当年 了一处船舶进出停泊的自然港湾。明洪武二十年,建筑观 海潮汐的推动下,大量泥沙涌入杭州湾。随着钱塘江水被 的遗迹。塘角钳真的像一只海蟹大钳。 海卫城的同时,信国公汤和与师桥沈允明利用自然形成的 曹娥江水流推向北边,杭州湾洋面主水道逐渐从南路移向 我们不必怀疑明初信国公汤和、师桥沈允明的筑塘智 港湾,将大古塘在塘角钳拐了个将近180度的大弯。不过 北路。唐宋以后,长江流域植被减少,泥沙增加,杭州湾南 慧,两位先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刻意地让大古塘在塘角 百余年后,到了明朝中期,由于泥涂淤积,塘角钳外的小团 岸的泥沙沉积越来越多,形成大片滩涂。沧海桑田,杭州 钳位置绕个这么复杂的大拐弯。 浦航道逐渐淤塞。根据明嘉靖《观海卫志》分析,此时沈师 湾南岸滩涂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筑塘挡潮,终成三北平 在塘角钳自然村,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还有“新塘角 桥一带的出海口已经改到了塘下新浦(现高背浦)和掌起 原。 斗、老塘角斗、旧塘下”三个地名。大古塘钳形大湾的底部 的古窑浦。所以嘉靖年间抗倭时期,有水军驻扎在古窑 慈溪的围垦文化历史悠久,从秦汉到隋唐,大多以散 称为新塘角斗,向西260米也有个钳形河道,叫老塘角 港。 塘为主。宋元以后,则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围塘工 斗。这两处塘角斗的钳形海湾形状,与许多江河出海口的 分析观海卫一带卫星地图的河道走向很有意思,虽然 程,大古塘就是从宋庆历七年(1047)谢景初率众开筑土 海湾非常相似。 水网密布、纵横交错,但是人工疏浚修筑的特征非常明 塘,后在南宋庆元两年(1196)施宿主持重修,元至正元年 难道这是古代慈北的出海口? 显。历史上的三北河道命名很有特点,与海岸线垂直通杭 (1341)叶恒率众砌为石堤,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任 让我们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老慈北海岸的出 州湾大海的叫浦,如洋浦、翁家浦、淹浦、高背浦、淞浦等; 用沈允明督工率众从观海卫延伸修筑至龙山,经历了300 海口。 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则称江或塘河,如油车江、蒋家江、大 多年。 北京空间技术研究院张敏华先生向笔者提供了南京 塘河等,而观海卫东西两边的河塘就叫油车江、蒋家江。 然而,《慈溪县志》和《六仓志》等,对大古塘在观海卫 大学地球科学系林春明教授的《杭州湾沿岸平原晚第四纪 在东西走向的下快船江南北两侧,排列着韩王大江、 一带的位置走向,均记述不详。至今,许多慈溪历史文化 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一文的钻探勘察结果。我们交流分 蒋家江、南港江、黄狼江、油车江等河道。并且,从蒋家江 研究爱好者仍对观海卫一带大古塘的具体位置以及走向 析后认为:慈溪洋浦和沈师桥两处的基底在万年前是个十 开始,河道与下快船江的交叉口都呈现向东的喇叭口港湾 的分析存在分歧。本文从大古塘塘角钳的传统地名和历 米左右深的古河谷,水量应比较丰富。而两者之间的鸣鹤 状。这样的喇叭口直线状的河道塘路,不能不使人怀疑: 史地理特征,来考证分析观海卫东面大古塘位置走向和慈 港头到观海卫,因有若干山丘,形成高丘地貌。当洋浦以 今观海卫地区历史上东边的海岸线就是从西往东逐渐推 北古代出海口,希望得到方家们的指正。 西和师桥以东还是浅海水道,鸣鹤港头到观海卫就已经成 进的,从秦汉到宋元时期,先民们利用自然的海岸线,在不 观海卫塘角钳原属师桥镇,为师桥十五村,1961年为 陆。 同朝代修筑疏浚了多条的散塘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