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与大学:美国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与大学:美国经验

企業與大學:美國經驗 壹、企業與大學關係的演變 美國在1865-1990期間,企業與大學的社會影響力同步大幅增長。而二者在意識型態上則逐漸分道揚鑣,在經濟上則是越來越互相依賴。 美國在內戰之後,進入工業擴張期,將美國帶向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在國內和國外,企業都這一擴張的。在國外,美國企業總體被認為是世界第三大工業強權。 也是高等教育的最大期。公共捐地大學地位超越了傳統學院隨著政治民粹主義、工農產業的成長、和科學的興盛,私立研究型大學也應運而生。至今,美國較之他國,已擁有最多國際知名大學。 美國的人均收入和高等教育均為世界翹楚,前一成就歸功於企業,後者則歸功於大學。內戰以前,傳統學院大體上是宗教的附屬機構。內戰以後,現代學院和大學是由強勢的校長和董事會所領導,董事會成員是來自工業、農業及金融業的專業人士和法務人員。Thorstein Veblen()的《美國高等教育》(Higher learning in America)誇大描述了這一狀況,但他抱怨產業與金融領導階層透過「學術領導人」(校長)控制大學,這點倒有幾分事實。這種狀況後來改變了。一次世界大戰後大學教授開始主張對校務的,他們的權力持續增長。到了1960年代,當學生日漸在高等教育領域成為更壯大而主動的市場力量,他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甚至透過集體抗議行動取得了一些治校權。國家控制也更增強了,董事會影響力相對衰退,來自產業界的董事也減少了,企業與大學不再如以往有重疊的指導者。 高教人力投資層面現在注意大學教育消費層面享受大學人生段。產業所不喜之高教目異議在大學目標的重要性勝於過去,且未來仍會存在。以校園為生活中心的知識人數量更多,更受學術自由及其它自由所保障,對產業活動的某些方面更具批判性如環境他們構成了Trilling(1905-1975)所謂對的文化adversary culture)的主要成分。 相依大學與企業雖漸區隔,但也更相依大學財富,GNP之2.5%高教產業提供畢業生就業機會,也賴企業及社會他部之捐贈,以降低國家控制教會不再是大學主資助者,現在提供資助的是多元業化社會。 企業則賴大學研發技術人力大部分基礎大學,大學為產業才現在是知識社會知識產業是成長的核心,大學則是社會知識部的核心。產值幾近GNP的30%。 大企關係現況 企業領域對大學影響力減少,依賴則增加大學在學術上較企業左右,但資源則賴業。全美大學之董事約40%來自工商業各校間的差距頗大,最高如MIT100%來自工商業某些神學院則0%。 (2) 工商業捐贈大學資金3%。 工商業吸收了約50%的大畢生對董事會過於遷就社區的特殊利益的說法反對比例 董事 96% 校長 90% 院系主管 81% (5) 對董事會「提供大學教員教學與研究之自由」的說法,贊成比例: 董事 94% 校長 93% 院系主管 83% 貳、大學產業線大學產業線直接,政治過程間接影響控制大學與產業密切造成以下狀況:將學術研究導向產業所偏好的領域,如商業管理、工程或早先的農業,遠離人或是artin Trow所謂的自主功能領域autonomous functions) 2. 在研究方面,偏重應用面偏重資助較大型機構社會資助分配(1) 科技取向的研究大學(2)符勞動市場的四年制綜合大學和二年制社區學 院部分教授將教、研的心力、時間投更多企業活動形成兩種教授:高收入的企業型學者低收入的學術型學者為爭取前類學者投入新發現,給予特別回報誘導教將學術利用於私人利益助長教授的投機心態,激起了偽學術活動的世界偶爾致力於直接學術機構的意識形態間接在較為政治安全的科系增加師生額,如工程、企管,減抗拒文化的科系,如社會學將學術機構拉進公共爭議如增加農企業而非家庭農場 利弊分析 上述多於 1. 產業直接資助和間接的公共資助,增加了高教資金鼓勵高教對經濟成長和特殊產業的直接貢獻學術與社會實際生產活動的銜接促進公眾對高教的更大支持,視高教有益於經濟、社會進步、業某些社會批判者預測了這些狀況危,這些危是由於產業大學盟T. Veblen 即認為產業領導人越越能支配領導人Abraham Flexner(1866-1959)則會出現學術精神的墮落。許多則認為高教的革新功能將完全屈服於的生產功能。 已經有一些個別的學術倫理的狀況但還不是廣泛的崩壞MIT和並未出賣靈魂,浮士德的交易大多在一些較低水準的學校或是其中的部門、成員。 產業從未如同神、法、醫專團對其領域以我曾任高教董事會的經驗,來自企業界的董事幾乎都謹守分際釐清自己企業的利益和董事職位的責任利益關係違反紀律、道德標準董事通常忠於他們的大學,企業與大學被區分地對待。 產業角色必須正確設定,它是全部高教機構3%收入的源,但這3%分配極不均衡,對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