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代的救荒及抚恤政策.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元代的救荒及抚恤政策

浅析元代的救荒和抚恤政策 [关键词]元代; 官方; 救荒; 抚恤; 政策 [摘要]元代官方的救荒和抚恤政策对巩固蒙古统治者在全国的政治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救荒政策除仿前朝设置常平仓和义仓外, 还形成了鳏寡孤独赈贷之制、水旱疫疠赈贷之制、京师赈粜之制和纳粟补官之制等各项制度, 以赈济和救助遭受天灾人祸的平民。抚恤政策主要针对亡故的朝廷官员和军士, 主要形式有荫叙子孙、旌表封赠、发放抚恤金和丧葬费、减免差役、养育家属子女等; 待遇上,官员优于军士, 军官优于民官, 还有明显的身份和品级差异。 在中国历史上, 蒙元时期战乱和天灾的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和危害程度之深都是比较突出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巩固蒙古政权, 蒙古统治者借鉴汉法,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用于救荒的赈济制度, 一方面实行抚恤政策以笼络稳定朝廷官员和军队。 元代官方的救荒政策 元朝政府的统治阶层虽然来自游牧民族,但是官府对救荒也较为重视,对于灾荒有着一整套的救荒措施。为了抗灾救灾,元朝政府经常派遣使臣巡视各地。至正年间,由于灾害频繁发生,元顺帝多次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并下诏:“遣官分道奉使宣抚,布朕德意,询民疾苦,疏涤冤滞……民间一切兴利除弊之事,悉听举行。”对于灾荒,元代规定“今后各路遇有灾伤,随即申告”。根据《元典章》记载,元朝的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报灾,要对灾区进行失地勘察并编造图册,详细记载受灾情况。告灾时间也有具体规定:“夏田四月,秋田八月,非时灾伤,一月为限,限外申告,并不准理。”告灾后,按察司负责检踏(勘灾)。《元典章》规定:“各道按察司如承各路官司申牒灾伤去处,正官随即检踏实损分数,明白回牒。”勘察明白灾情后,就要进行赈灾。元代赈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一般要看灾情轻重而定。元代的赈贷采取贷与粟米和钱钞,降价赈粜等办法,以维持灾民的生计,扶助其恢复生产。如元统元年(1333)八月,“泽州、潞州旱,民饥,遣使赈之;十一月发常平仓粟赈益都、济南、滨棣饥民”。元统三年(1335)七月,以课银150锭赈甘州贫民,闰八月,以粟3万石赈济南饥民。至元二十年(1283)十月,以帛1000匹,钞300锭,赈水达达地贫民;二十二年(1285)于京师开始实行赈粜,在京城南设铺各3所,分遣官吏,发海仓运储,减价出粜,岁以为常。元贞元年(1295)以京师米贵,扩大世祖定制,设店肆30所,发粮7万多石出粜。自是以后,每年出粜大都在50万石左右。大德元年(1297)六月,以粮4000余石赈产平路饥民,1.5万石赈江西被水之家;十月,扬州、淮安路饥,韶州、南雄、建德、温州皆大水,并给粮赈之。元代还根据灾情轻重不同,分别减少或免除应缴赋税或差役。至元十七年(1280)十二月,赈巩昌、常德路饥民,仍免其徭役。至元十八年(1281)二月,以辽阳、懿、盖、北京、大定诸州旱,免今年租税之半;十二月,保定路清苑县水,平阳路松山县旱,高唐、夏津、武城等县蟊害稼,并免今年租,计3.6万余石。至元二十六年(1289)六月,济宁、东平、汴梁、济南等入处霖雨害稼,免田租105749石;七月,两淮屯田雨雹害稼,免今年田租;八月,大都路霖雨害稼,台、婺两州饥,均免今年田租。至大元年(1308),以江南、江北水旱民饥,其科差、夏税并予免除。类似情形颇多,不能一一列举。元代在灾荒年份,还弛山林川泽之禁,给灾民以生路。采用这种办法,还可以解决国家调运赈粮的困难。如至元二十五年(1288)正月,因辽阳省灾荒,“弛辽阳渔猎之禁,惟毋杀孕兽”;二月,“刺江淮毋捕天鹅,弛鱼泺禁”。大德四年(1300)二月,赈湖北饥民,仍弛山泽之禁。  元朝还采取入粟补官办法,诱劝富室殷户捐献粮谷赈济灾民。至顺元年(1330),由于内名郡县亢旱为灾,饥民众多,国家储粮有限,穷于应储,于是实行富室入粟补官办法,令富室依例出米,实授盐、茶流官,如不仕,让封父母者听。钱谷官考满,依例升转。采用入粟补官的办法,国家得以掌握大量粟谷,对弥补仓储不足,及时救济灾民,起了重要作用。??, 包括鳏寡孤独、老幼单弱、废疾灾贫等不能自存之人, 归附地区的军民, 屯田军民, 受战乱侵害的人户以及复业的流民、逃户等。赈济形式主要有赈给、赈粜、赈济、赈借、存恤、养济五种不同类型。赈给是指政府无偿地将救灾物品发放给灾民; 赈粜是指政府在饥荒之年将粮食减价卖给食物缺乏的人户;赈济是救急, 包括给粜、借贷、减放、展阁等; 赈借是官府借给饥民粮食, 不取利息, 日后再如数还给官府; 存恤是常加赈念; 养济是养育和赈救。具体措施如下。 (一)设置常平仓和义仓 元代仿效汉唐以来历代的救荒政策, 于世祖至元六年, 在全国设置常平仓和义仓。常平仓设在地方的路府, 是政府行为。具体做法是, 在粮食丰收、市场价格低贱的年份, 官方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进, 储备粮食; 在遇到灾荒, 粮食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