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机之歌(一):一声惊叹
读者朋友,我是小e,很高兴又与各位相聚在甘本祓老师的《硅谷新视野》栏目!在这里,甘老师要与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手机之歌》。甘老师是微波技术专家,而手机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所以,甘老师是用对专业的热恋之心来“唱”这首“歌”的,下面请仔细聆听吧!
往事耐回味
五月鲜花遍天涯,蓝色星球传神话。
回首手机颠覆路,笃信世间有奇葩。
手机,真是我们星球上的一株奇葩!不要说大众,就连我这个本专业的老头,每当想起它所带来的颠覆,都会发出一声惊叹!几乎可以说在科技史上,迄今还找不到第二种个人用的科技产品能与之比拟!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对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年代。那时,中国唱响了“春天的故事”,美国掀起了“硅谷热”,全世界都在热议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名著《第三次浪潮》,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也正是在那个年代诞生。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海分割、朝鲜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世界各先进工业国已经在攻克公众移动通信电台甚至手机时,中国民间还处于将“电台”等同“特务”并谈之色变的畸形状态。除了军用和少量专用电台之外,公众无线通信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可以说处于一种“饥渴”状态。
拜《春天的故事》中歌颂的那位老人所赐,改革开放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我国的移动通信也迎来了无限美好的春天。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了,中国的通信专业人员也开始有机会走出去,看看人家的先进技术。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出访专家中的一员。80年代初,我走访了一些西方先进的无线通信企业。所到之处,许多当地的企业人士都对我说:“你是我们接待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客人。”这让我既兴奋又有压力。为了不虚此行,回国后我曾经写了不少“西游记”,与读者分享我的一些见闻和感想。仅在《知识就是力量》上就发表过十几篇,如《谁是电波报春人》、《青春的事业》(分4期连载)、《电子的挑战》(分4期连载)、《旅日科普随笔》(分3期连载)等。不过,这些都是从大的方面综述,而对移动电话(手机)并未多着笔墨。这是因为当时公众移动通信刚刚起步,而读者(除极少数专业人员外)?φ庵纸樯堋坝爰何薰亍钡淖ㄒ瞪璞傅奈恼拢?也会看之无味。但如今就不同了,人们对手机是那么熟悉和偏爱,因而对有关它的那些事儿,特别是年代久远、鲜为人知的故事定会充满兴趣。所以,这也唤起了我回忆的热情。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这里,我愿讲一点亲身经历的尘封往事与大家分享。虽不算“新闻”,但一定是“独家报道”。
英伦觅新
1982年4月,我去英国出差。在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官魏德明(Scott Wightman)、马可尼公司中国地区总经理贝茨(C. R. Bates)和英国石油公司(BP)的协助安排下,我考察了马可尼、普莱赛、雷卡尔等多家电讯公司,参观了英国石油公司在苏格兰的北海油田无线通信系统,并去伯明翰出席了国际通信会议。
马可尼公司就是那位西方公认的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于1897年亲手创建的、全球第一家无线通信企业。普莱赛公司也是1917年成立的老牌电信公司。它们都是对英国国防电子和军事通信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百年企业。马可尼公司的人告诉我,英军的第一批无线电台就是他们造的;而普莱赛的陪同人员则骄傲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在泰晤士河下面的隧道中为英军生产无线电台。
雷卡尔公司则是后起之秀,于1950年成立。它不仅有出色的军用电台,而且在公众移动通信上也颇有建树。1982年,它赢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两个蜂窝移动电话网运营牌照之一(另一个归英国电信公司持有)。当时,该公司业务董事霍尔(John Hall)和高级市场经理泰勒(Michael A. H. Taylor)陪同我参观,并与我成了好友。霍尔向我“透露”,他们公司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伦敦建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公众网。其技术类似于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开发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简写为AMPS),他们称之为全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简写为TACS),是模拟制式,工作在900兆赫频段,第一步就要建100个基站,基站发射功率在50~100瓦。
那次旅英收获颇丰,我看到了许多新型的通信设备,听到了不少西方通信专家们的新颖见解。他们已在奋力开发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1st Generation Mobile Telephone System,简写为1G)了,而我们尚处于朦胧之中。
在此值得插叙一下,1G的几种制式中,由于英国TACS制式是在美国AMPS制式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