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锺姓祠堂-新北势东栅门
新北勢 東柵門 鍾姓祠堂
清康熙六十年發生朱一貴民變,斯時屏東平原已經由粵東移民拓墾了十三庄的客家聚落。由於民變騷擾到地方的安寧,客家聚落遂組織了民間兵勇「六堆」共同抵抗外侮,保衛家鄉的安寧。因為客家鄉勇的協助,使朱一貴民變得以順利敉平。事件結束,清廷論功行賞賜封客家六堆居民「懷忠里」以資嘉獎.....客家鄉親因為得到清政府賜封「懷忠」之名,乃立「懷忠」牌匾以彰顯先人英勇愛鄉的表現。
今存六堆客家聚落中以新北勢東柵門懷忠里 牌樓最為可觀,忠實記錄先民在開發史上一頁可歌可泣的史蹟。
新北勢庄的「懷忠」,與乾隆年間因為協助敉平林爽文民變所蒙賜封的「褒忠」案由有所不同。
康熙、乾隆年間,原籍廣東的客屬移民陸續進入屏東一代墾殖,新北勢地區由於土地肥沃,在嘉慶年間﹝1796~1820﹞即有客家先民鍾耀珍 經商途經此地,認為適合於開墾,遂引領宗族前往開墾,後來並發展成為具聚落村莊。
為求地方自保、防禦家園,特別在村庄外圍設隘門或柵門,作為屏障。
大致於乾隆元年至三十四年期間(1736-1769)共設置四座柵門,結合環庄莿竹,構築昔日新北勢庄的防禦工事,以防犯原住民及閩籍族群的入侵。
新北勢庄原本有東、西、南、北四個柵門,今僅留存東柵門供後人追憶思念。
柵門高約七尺,寬六點五尺,厚一點二公尺,面積約佔六坪,柵門左右為承重的磚牆,內側並有當年安置門扇的榫孔,柵門石坊上書「懷忠里」,左右有圓形鎗銃對稱,兼有建築藝術之美與防禦功能。
明治三十三年(1900)間庄民重建東柵門,紅磚牆搭配硬山式的屋頂,樸實的屋脊和馬背。
重建石碑的落款年號,仍停留在「光緒」的字樣,或許是一種對帝國的緬懷。光復後,1989年因大型車輛強行通行造成柵門多所損壞,庄民為改善交通而將柵門之牌匾、銃眼以及部份石柱拆除,後來才又修建成現存的樣貌。
重修後,當年康熙皇帝旌表客家忠義的「懷忠里」再度懸上門楣。
目前,新北勢庄東柵門已被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座落於懷忠路與新東路口,兩邊牆體與民宅圍牆相連,中間通道為道路,供人車來往穿越。
建築形式簡單,門體牆身厚實,僅前後兩端矩形開口,脊飾單純僅有塗刷不加裝飾。
正立面開口部左右書有「懷德居仁里」、「忠心報聖朝」對聯,門額上書有「懷忠里」匾額。
水平屋脊,樸拙馬背,硬山頂式的紅瓦構造,頗能傳達客家傳統建築的神韻。右前方民宅側牆,留有光緒廿年(1894)重修柵門柵門的石碑,是清代留下來的珍貴文物。石碑為花崗岩石材,經歷多年風霜,字跡已逐漸模糊,亟需地方人士善加維護珍惜。穿過懷忠門,是條彎曲的巷道,兩旁古厝甚多,由於社會的現代化衝擊,狹窄的懷忠門,常因為影響地方交通、阻礙地方發展,屢屢有拆除的聲音此起彼落。但這座隘門深具歷史意義,是現今全省僅存七座隘門之一,是十分珍貴的隘門。應當被妥善保存.....進入隘門之內,是彎曲的巷道,可見其建造之初有易於防禦之考量巷內有許多古厝,其中最具代表的當推鍾姓祠堂鍾姓是新北勢庄居民的主要姓氏.....祠堂額曰潁川堂,這也是鍾氏慣用的堂號(陳姓則慣用穎川, 兩字使用上有所區別)進入門廳,第二落為祠堂,門楣上掛著歲進士 功名匾...顯然是功勳世家鍾召棠,新北勢人,其名舉觀,諱召棠,號愛亭,諡曰:恭仁孝任,葬於崙頂。出生年月日不詳,卒於同治十一年(壬甲,1872年)月日不詳。父親鍾宗富,是國學生加捐明經學士復捐直州國誥,授儒林郎。鍾召棠排行長子,中等身材,才俊貌美,又是歲進士(貢生)加捐訓導(大學教授)。咸豐三年(1853)林萬掌之亂時,鍾召棠參與六堆義民,後隨官軍遠征噶瑪蘭匪賊,賞授六品。咸豐八年(1858)負重責搜補淡水、彰化二地匪徒,因功欽命同和銜。返鄉後,同治二年(1863)遇戴萬生之亂,被選為第八代(六堆大總理),率領義民一千餘人,遠赴嘉義城,協助解圍,隨即克服斗六,因功實授同知五品,並選為歸部知縣。故居留有匾額,上書「欽命按察司台灣兵備道兼學政吳為歲進士 欽加同知銜部選知縣即補儒學同知丙寅科試拔取歲貢元 鍾召棠立」等字樣。(此進士為稱呼一般貢生之明經進士 )祠堂內正廳上書崇德象賢 以及咸豐三年由為誥封奉政大夫州司馬鍾蘭桂 所立之義著尊親匾, 可見係與內埔白渡堡江南戶鍾氏祖廟 同出一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