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力学实验试卷(I)A答案难点
—南 昌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适用时间:2014 ~2015 学年第 二 学期 试卷类型:[ A ]卷】
教
师
填
写
栏 课程编号: J6040SG001 试卷编号: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实验(I) 开课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考试形式: 开卷 适用班级: 机电学院、过控13级 考试时间: 100分钟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 5 页。
2、本次课程考试可以携带的特殊物品: 计算器及相关纸质资料 。
3、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签 名 题分 15 15 25 20 25 100 得分
考
生
填
写
栏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所属学院: 所属班级: 所属专业: 考试日期: 2015.6.17 考 生
须 知 1、请考生务必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严禁代考,违者双方均开除学籍;严禁舞弊,违者取消学位授予资格;
严禁带手机等有储存或传递信息功能的电子设备等入场(包括开卷考试),
违者按舞弊处理;不得自备草稿纸。 考 生
承 诺
本人知道考试违纪、作弊的严重性,将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如若违反则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处分!
考生签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得 分
评阅人
1、用标距50 mm和100 mm的两种拉伸试样,测得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分别为、,伸长率分别为和。比较两试样的结果,则有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低碳钢拉伸试验中,施加载荷超过了材料的屈服载荷,然后卸载,此时正确描述材料力学性质变化的是( )。
(A) 弹性增大,塑性减小 (B) 弹性减小,强度增大
(C) 强度增大,韧性增大 (D) 强度增大,脆性增大
3、电阻应变片所测量的应变是( )。
(A) 应变片栅长范围的平均应变 (B) 应变片长度范围的平均应变
(C) 应变片栅长中心点处的应变 (D) 应变片栅长两端点处应变的平均值
4、低碳钢试扭转破坏是( )。
(A) 沿横截拉断 (B) 沿横截剪断
(C) 沿45度螺旋面拉断 (D) 沿45度螺旋面剪断
、与常温相比,在低温环境下,碳钢的性能有所变化。关于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B) 强度降低、塑性提高(C) 强度、塑性都提高 (D) 强度、塑性都降低 答:1.补偿片与工作片规格应相同;
2.补偿块与被测试件材料相同;
3.补偿块不受外力作用;
4.补偿块放置在被测试件附近,处于同一温度场中0mm,hmm,其受力及截面如图所示,经分级加载后,测得应变如表所示。试完成表中数据,并求构件弹性模量E和偏心距e。
加载次数
载 荷
P(N)
载荷增量
ΔP(N)
电阻应变仪读数()
测点1
测点2
应变
()
增量
应变
()
增量
1
2
5
160
254
1
-18
51
3
6
142
305
1
-18
48
4
7
124
353
1
-21
48
5
8
103
401
平 均
-19.5
48.5
表:载荷与应变
在试件左侧面,应力和应变增量分别为:
(1)
在试件右侧面,应力和应变增量分别为:
(2)
解得: (3)
给分说明:完成表中数据,并填入表中,给9分;公式(1)、(2)各给4分,共8分;公式(3)给8分。
尺寸、加载方式完全相同的钢梁和木梁,如果与中性层等距离处纤维的应变相等,问两梁相应位置的应力是否相等?载荷是否相等?(写出分析过程)
钢梁和木梁钢梁木梁与中性层等距离处纤维的应变相等得知,钢梁梁知,钢梁梁钢梁梁给分说明:,给分;分;,给分
五、计算题:(共25分)
得 分
评阅人
某材料拉伸试验采用的截面试样,16mm,h=3mm,经分级加载后,测得应变如下图所示。试求该非金属材料加载次数
载 荷
P(N)
载荷增量
ΔP(N)
电阻应变仪读数()
测点1
测点2
应变
()
增量
应变
()
增量
1
00
50
210
452
-113
-248
2
450
662
-361
50
449
-251
3
500
1111
-6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