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郁症 名人“专利”?
抑郁症 名人的“专利”?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1日 13 版)
题图制作:朱江
近年来,明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张国荣、贾宏生、崔真实……一个个鲜活、年轻的生命,被自己亲手画上了句号。专家指出,公众人物的自杀,很容易对重度抑郁症患者产生影响,甚至导致跟风效仿。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值此之际,本版特邀精神科专家,对极易导致自杀的抑郁症进行解读,找出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悲剧发生。
人们对于抑郁症的恐惧心理日益增加,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不是名人的“专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发病率为11%。
抑郁症源于不能传递“快乐”
情绪低落、兴趣低下、思维能力降低,抑郁症最核心的“三低”症状大家或许并不陌生,但是出现“三低”症状就是抑郁了吗?
其实,抑郁症和正常情绪的界定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性格、社会压力以及面对压力的反应方式等,这些因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精神性的。对抑郁症而言,精神性的影响可能会更多。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就是体内传递快乐信息的神经递质缺乏了。
网上心理评测不科学
当前网络上流行各式各样的心理评测,但用这些评测结果判断是否患上抑郁症是不科学的,还需专业医务人员结合病期和严重程度作为判断标准。
抑郁是种常见的情绪,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都是可逆的。但是如果这种抑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就可能发展成为疾病,也就是抑郁症。一般抑郁症的情况持续两周以上,才够诊断为抑郁症的标准。
早期疏导能起到预防作用
目前,人们对于自身精神健康的关注相对比较缺乏。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时,并不能及时意识到可能是抑郁障碍,也很少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其实,早期心理疏导是预防抑郁症的关键。
有一部分抑郁如轻度抑郁,仅仅是一个心理障碍,通过一些心理简单的疏导,如体育治疗、音乐治疗等就可以缓解。但是如果已经达到病理性改变,那么这些人就必须通过吃药、理疗等才能缓解。如果这些人不接受治疗,病情极易恶化,可能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影响。
药物副作用没有想象大
很多人担心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敢用药。事实上,如今的抗抑郁药物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例如临床上常用的百优解,副作用很小,都在人体的可耐受范围内。许多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还不如常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大。
此外,抑郁症是个高复发的疾病,因此治疗需严格遵从医嘱,切不可随意停药。据调查,抑郁症患者的首次复发率为50%,发作两次的患者复发率为75%,发作三次以上者复发率高达90%,而且复发次数越多,治疗难度就越大。因此,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很重要,大部分病人一年内如果不治疗就会出现复发。
亲属应协助可能患病者就医
一般患有抑郁症的人,由于“病耻感”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在接诊的过程中,主动就医的人很少,等到患者发生了自杀、自残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后,才追悔莫及。如果亲属能做到早发现、早就诊,就能避免很多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般在经历了亲人离世或突发事件后,3—6个月还不能从沮丧的情绪里走出来,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如果一个人平时挺能干,但突然不上班甚至不出门,可能连手机也关了,完全不和外界联系,做事也变得特别拖沓、犹豫,哪怕是买芹菜或买韭菜都要决断半天,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家人如果发现这些现象,要及时把这个人送到医院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姜 涛)
链接
职业人群应关注精神健康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为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而选择寻求心理咨询服务。同时,随着我国心理咨询需求基数的不断扩大,一个初具规模的心理咨询服务市场已经形成,专业化与法规建设也正逐步加强。然而,仍有许多职业人士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误解,导致出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引发身心疾病。
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办、礼来制药协办的“沟通·理解·关爱——促进职业人群精神健康项目”暨北京媒体沙龙活动日前在京举行,重点围绕针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咨询等议题展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活动,凝聚政府、专家以及媒体的力量,鼓励与倡导职业人群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专业的疏导与帮助。同时呼吁全社会,特别是职业人群关注自身精神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人群的精神健康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保安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doc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DB37∕T 5118-2018 市政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ocx
- 拭子擦拭取样方法验证方案(回收率研究).pdf VIP
- 机电安装工程培训课件.pptx VIP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全章)》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千古奇文《渔樵问对》.pdf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VIP
- Siemens 西门子工业 SIMATIC ET 200SP CM CAN SIMATIC ET 200SP CM CAN 使用手册.pdf
- 假钞识别培训课件内容.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