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盐商对扬州八怪赞助.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盐商对扬州八怪赞助

清代盐商对扬州八怪赞助扬州不仅是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古都,同时也是艺术气氛浓厚的文化之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每每激起人们对扬州的无限遐想。扬州古称广陵,是禹贡九州之一,位于运河长江交汇处,作为水陆交通要道,又是清代两淮转运使的驻地,漕运与盐运成了扬州经济文化的支柱。扬州的盐商主要来自陕、晋和徽州地区。这些盐商有“贾而好儒”之风,对古玩书画十分爱好。他们不仅收藏艺术品,还积极地对画家进行各方面的资助,尤其突出的是—— 附庸风雅的盐商 隋唐以来,扬州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享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盛誉。清康、雍、乾三朝政局稳定,扬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当时两淮盐商多聚居于扬州,他们垄断盐运,大发横财。 富起来的盐商为了攀附官府,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便寻求“贾而儒”的途径,以期兼商人与士子的双重身份于一身,熔厚利与高名于一炉。他们结交文士,延之门下,款留觞咏,结社吟诗。同时,开有店铺的众多盐商为吸引顾客,托名风雅,不惜重金求购名家字画联匾,张挂厅堂,装点门面,试图借以证明自己与画家文人颇深的交往,以抬高其社会地位。 在盐商的作用之下,扬州对字画的需求量大增,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扬州定居,而“扬州八怪”就是其中声名显赫者。由于扬州八怪画法独特又有名气,他们的书画作品无疑是盐商们收购的目标。这促使社会风气大为转变,其时一些书画家不再只为某一商贾作书画而拒绝其他索求者,众多的盐商们经常邀请著名书家题写匾联,如素莲斋茶肆请郑板桥书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人爱斗茶。” 盐商聚集扬州,带来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附庸风雅的盐商礼才养士,主持诗文活动,以雄厚的资财活跃了扬州的文化气,吸引了众多书画家,从而使扬州艺术品市场随之繁盛。发达的市场促使扬州八怪参与其中,并以卖画谋生。如金农把书画“和葱和蒜卖街头”;李觯“穷途卖画”;边寿民以画“持去卖钱”。 他们虽然卖画方式和手段各异,但无非是想抬高个人的书画价格。晚年获高名的华喦在托友人于扬州出售作品的信函中便谋求高价:“意中倘有赏音者,或得高价与之。” 实际上,他们的书画价格都很高,郑板桥、金农、高凤翰、李觯等人的字画“笔租墨税,岁获干金,少亦数百金”。在当时,一个从三品的盐运使,除去禄米之外,年俸银也不过130两。宫廷书画家在食住之外,—年的俸银最多者也不过100多两而已。由此可见,18世纪的扬州八怪收入已是很可观的了。当然,比起日进斗金的盐商大贾来说,他们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了。 既然书画可以当成商品交易,那么书画家为了确保作品价格的稳定,按质收取润笔也是理所当然了。于是,郑板桥(图1)在他的“笔榜”中,突破了画家按质求价的世俗观念,开出了以尺寸大小论价的先河。他的润笔这样写道:“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直言替人作画写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上的酬报。 扬州八怪诸家字画的标价虽高,但仍为抢手,罗聘《—本万利》、黄慎《渔翁得利》等一类作品更是大商小贩们孜孜以求的,因而收入也颇为可观。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宁寺请罗聘画画,就付给他数百金润笔。但罗氏视金钱如无物,便“狂挥卖画钱”。而向高凤翰求画的人就更多了,连郑板桥都感叹“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可见其作品的畅销程度。 众所周知,扬州八怪一向是清高的,他们为何会甘愿以卖画为生呢?这其中虽因素复杂,但笔者认为其共同点是他们都曾穷困潦倒,或许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汪士慎“乞米难盈瓮,担书竟满车”;黄慎“匣有干金砚,囊无一酒钱”;李方膺“十日厨烟断未炊,古梅几笔便舒眉”。扬州八怪和其他许多文人画家一样,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得不面对现实,正所谓“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我辈何能构全局,也须合拢做生涯”,遂与盐商相互依赖,携手共进了。 盐商赞助的方式 盐商对扬州八怪等画家的赞助方式有筹办文会雅集、提供食宿、购买字画等。 这一时期,来往或寓居扬州的文人画家很多,仅书画家就有150余人,盐商们常邀约“八怪”到其私家园林举行文酒之会和书画雅集。当时雅集的园林以大盐商马日琯的小玲珑山馆最为活跃。清雍正九年(1731年)秋,马日琯、日璐兄弟设宴,与宴者金农、王歧、汪埙、厉鹗、闵华、汪沆、陈皋等,金作诗云: 少游兄弟性相仍, 石屋宜招世外朋。 万翠竹深非俗籁, 一圭山远见孤棱。 酒阑遽作将归雁。 月好争如无尽灯。 尚与梅花有良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