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北京大学哲学系.DOC

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北京大学哲学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北京大学哲学系

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当代数学哲学发展趋势研究 刘晓力#、叶峰*$ 摘要 数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当代数学哲学的中心议题;哥德尔(K. G?del)的柏拉图主义实在论与蒯因(W. V. Quine)的实用主义实在论,是数学实在论的两种主要形式;数学实在论面临的主要难题,则在于解释人类如何能够获得对抽象数学对象,尤其是无穷数学对象的知识;哥德尔的,由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所启发的,阐释人类的抽象数学直觉的尝试,与蒯因的,对抽象数学对象的实在性的“不可或缺性论证”,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两个主要策略。本文先通过哥德尔手稿所提供的线索,从哥德尔的抽象直觉和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联系入手,探讨哥德尔与胡塞尔现象学产生共鸣的根源,并简要分析哥德尔“精密哲学规划”未能实现的可能原因。然后本文介绍、评述了蒯因的“不可或缺性论证”以及最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围绕“不可或缺性论证”的争议的主要文献,指出当前种种对“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分析、批评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改进。 1. 引言 二十世纪初的数学哲学研究,侧重于探讨数学基础问题。由此产生了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等数学基础流派。进入二十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经典数学的成熟与广泛应用,经典数学已经被数学家们完全接受,数学基础问题也不再困扰数学家们。与此同时,哲学家们对数学中的哲学问题的兴趣发生了变化。哲学家们开始关注对经典数学的哲学解释,而不是为经典数学提供基础。比如,他们开始更多地探讨关于经典数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这包括讨论抽象数学对象是否在字面意义上存在,数学定理是否为关于某些抽象数学对象的客观真理,我们如何能够获得、验证经典数学的知识,以及为什么数学可应用等等。最近二、三十年来,这已经成为国际上数学哲学研究的主流。这些哲学问题,其实是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本体论问题,以及自十七、十八世纪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以来的哲学家们所关心的认识论问题,在数学领域的反映与继续。数学哲学因此成为传统哲学的一部分。抽象数学对象的存在性问题,与柏拉图的哲学观及中世纪哲学中的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密切相关;而当代对数学真理的本性与数学知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探讨,则是康德关于先天综合判断的思考的继续。 由于数学对象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关于数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一直是对各种传统与近、现代哲学思想与流派的挑战。这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柏拉图主义(或实在论)与唯名论,近代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康德主义,现代逻辑经验主义,以及逻辑经验主义以后出现的各种思想与流派。数学对象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假设数学对象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它们应该是所谓抽象对象,即它们不存在于时空之中,与普通的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比如,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有可能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是有限和离散的。虽然这只是关于宇宙的众多假设之一,但问题是,在经典数学中的,无穷对象,比如实数连续统、无穷基数等等,被认为是非常确定地存在的,与物理世界是有限还是无穷无关。因此,数学世界中客观存在的抽象数学对象,应该是实质性地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将抽象数学对象以某种方式看成是内在于物质世界的。 数学对象的这种抽象性,导致了关于数学对象的认识论难题。因为,我们关于物质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知识,可以有经验论的解释,但是,抽象数学对象与我们的感官没有因果联系,哪怕是间接的因果联系,而且我们经验的范围永远是有限的,不能达到实无穷,因此,经验论的解释不能用于解释我们究竟如何获得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超出有限的经验世界的实无穷的知识。作为对经验论的修正与补充,我们也可以考虑康德式的先天综合真理的说法,但是,康德式的先天综合真理,也只能涵盖我们的感官所能及的范围,而不能达到经典数学中的实无穷,比如,康德就认为以理性认识无穷将导致二律背反。这意味着,如果假设数学对象(尤其是无穷对象)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从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将无法解释,我们究竟如何认识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真理,尤其是关于实无穷的真理。但是,另一方面,经典数学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科学与数学中,我们似乎确实是在谈论抽象数学对象,包括实无穷的对象;我们似乎确实认识了一些数学真理;数学家们所证明的、科学家们所应用的,似乎确实是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客观真理,而且是科学中最可靠的真理。数学常常被认为是提供了最确定的知识。这两方面表面上互相冲突的现象,构成了一个哲学上的谜。 这个难解的谜,是当代数学哲学的动力。当代数学哲学中各种主要理论,可视为对它的回应,尤其是两个对立的回应,其中以数学实在论为一方,而以唯名论或称反实在论数学哲学观为另一方。 数学实在论者相信,抽象数学对象客观地存在,而且数学定理是关于它们的客观真理。实在论的最主要困难,就是上面提及的实在论的认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