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试验-复旦大学物理教学试验中心FudanPhysics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实验
孙适辰 (复旦大学 材料物理 07300300043)
摘要
研究了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对拉莫尔频率的测量及FID信号的观察,以及从之衍生的弛豫时间的测量(包括了纵向及横向弛豫时间)和利用自旋回波形成的芝麻成像。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拉莫尔频率、FID信号、弛豫时间、芝麻成像
引言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或简作NMR)现象虽然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已为物理学家所掌握,并继而得到实际应用,成为物质成分分析的右力手段,但在医学领域中使用这一物理现象,特别是作为诊断造影的实用工具,还只是近几年来才研制成功的新鲜事物。
在80年代初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由于具有较x线造影更加优越的实用性和可行前景,吸引着许多技术先进国家的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84年初,美国、西德、法国等发达园家,均有商品化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推出面世。如果说x线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反映了70年代的世界技术水平,则NMR成像系统就是80年代国际上科技水平的代表。
x线CT成像是由x线与被照物质原子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形成与被照物质的密度值相对应的形态学图像,属于电离幅射的x线的放射性对人体细胞有着明显的不良生理效应。核磁共振成像过程则是由强稳定磁场与被成像部位各机体组织的原子核相互作用,这些原于核及其生理条件改变其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因此,核磁共振图像不仅取决于机体组织的密度,而且也与其生理、生化情况有关。磁场对生物细胞的作用、至今尚未发现明显的伤害,即使是射频交变磁场.对人体各种组织也无显著损伤。但是,对心脏病患者,则是不能轻易使用这—技术的。
许多病理的或生理失调的现象,常在其它症状明显地表现出来之前,很早就已产生了局部的生化变化。由于用NMR所形成的图像与机体的生化情况直接有关,因此利用这一成像方法就能在密度发生明显改变之前检测到“不正常”的情况。所以,在病理变化的早期阶段,若用一般成像方法很可能显示“正常”,而用NMR图像则可显现出生理故障。因此,对那些依靠早期诊断而能成功地治愈的疾病来说,NMR成像则尤为重要。
由于NMR图像具有其它成像方法所得图像不可比拟的优点,所以它一出现,就为世人所瞩目,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虽然这一成像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方面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技术界正在积极研究,设法子以尽快解决。因此,NMR成像技术定将成为最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之一。
作为现今最重要的医疗检测设备,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存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本实验中我们从基本的原理开始着手,通过对核磁共振成像信号的观察研究和对弛豫时间的测量并最终成功用芝麻成像,对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整体性能、工作方式等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由于实验内容较多较杂我主要介绍实验结果中的前半段部分,而实验中的弛豫时间的测量部分将由同组的罗骋韬分析。
仪器
NMI20Analyst 台式核磁共振成像仪
原理
1 物理学中的核磁共振现象及其应用
当将某种确定元素的原子置于某一均匀的恒定磁场中时,这些原子中的核子就可能被另一个具有特定频率的交变磁场所激发,而被激励后的核子在停止激发时,将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射出它在受激发时所吸收的能量。而且认出的射频信号与激发交变磁场具有相同的频率。这种物理现象就叫做核磁共振现象或称NMR现象。
2 总自旋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按与核外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一定数量的中子所组成。这种组成原于核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每一个核子都有它固有的角动量,而这个固有角动量也叫做核子的“自旋”(spin)。核子的运动情况,可以比作绕其轴线作恒定旋转的一个陀螺。而原子核中,相同的核子,如质子或中子,成对地以相反方向旋转。因此,它们的总角动量或总自旋相互抵消而为零。但当某个原于核中有一多余的质子或中子,或二者时,该原子核就具有一个不为零的总角动量。
由于原子核是带有正电荷的,所以它自旋的结果,就好像是电流绕其旋转轴线而流过,这必然要形成磁场。因此,每一个总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就可被看作一个具有一定磁矩的小磁棒。带电基本粒子的这一特性,在量子力学中就用磁量子数来说明,它反映了运动着的微观粒子的电磁性质。这样的原子核有1H,13C,17O,19F,23Na,81P等。
3 磁场对原子核的激发
原子核在受到外界作用,特别是受到一个旋转(或称交变)磁场作用时,可以引起由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这一过程就叫做“激发”。而为了引起这样的跃迁,根据普朗克所发现的量子力学基本规律,则激发源所辐射的能量必须精确地等于导致这一跃迁所需的能量——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共产儿童团歌》教案.doc VIP
- 肝硬化诊治指南2025年.docx
-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综合与实践 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教学课件2025秋.pptx VIP
- 08【人教版英语字帖】八年级上册单词表衡水体字帖(新目标含音标).pdf VIP
- 2023年10月自考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押题及答案.pdf VIP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五年级上册.docx VIP
- 合理用药用药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结构设计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表格自带公式).xls VIP
- 规范言行从我做起主题班会.pptx
- PanelView Plus 7 Performance 终端用户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