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影史概论
概述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导演及作品,并略加评论。
答题要求:
(1)、按“第一代”到“新生代”的顺序来谈,字数1000以上。
(2)、每批导演至少要提到“三名导演及若干部作品”。
(3)、指出他/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相对活跃的时期。
(4)、指出每批导演的重要成就或贡献。
(5)、大家在复习准备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及网络资料,力争论述得全面、简洁、准确。
参考资料(一):
中国电影从诞生迄今已经101年了。百余年来,中国电影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化,从黑白到彩色的更新,从国内到国际的跨越,从传统视听到数码视听的嬗变,从宣传工具到大众艺术的升华!此外,中国电影不仅为世界影坛奉献了“武侠功夫片”这一独特的影片类型,而且在所有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中国作品都曾数度大放异彩。
这些成就的取得,固然受益于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艺术的积累、观众/市场的支持等诸多因素,但历代导演们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的不懈追求,显然可以说是推动中国电影前行的核心力量之一。
第一代导演:
这是一批自学成材的电影导演,活跃于1910~1930年代。
张石川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其代表作有:《难夫难妻》、《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等。他和郑正秋被并称为中国电影的奠基人。
第一代重要导演还包括:黎民伟/《庄子试妻》、郑正秋/《姊妹花》、任彭年、但杜宇、杨小仲、洪深、邵醉翁、史东山、王优游、徐桌呆等。
第一代导演的杰出贡献主要在于:
从人才、资金、技能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中国电影奠定了发展基础。
开创了“家庭伦理片”和“武侠片”——这两种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的影片类型。
为电影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开拓性探索。
第二代导演:
主要指那些在1930年代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并活跃于1930~1940年代的导演。
最著名者为蔡楚生,其代表作有:《都会的早晨》、《新女性》、《渔光曲》、《迷途的羔羊》、《孤岛天堂》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这批作品不但以其对商业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兼顾,多次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在票房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翘楚,而且这些作品也以其浓郁的平民情怀与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使得蔡楚生被誉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奠基人。
这一时期的重要导演及作品还有:吴永刚/《神女》、《浪淘沙》;袁牧之/《都市风光》、《马路天使》;费穆/《小城之春》、《生死恨》;孙瑜/《大路》;沈西苓/《十字街头》等。
第二代导演的卓越成就在于:
成功的实现了中国电影由默片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标志作品为《歌女红牡丹》。
使中国电影在思想和艺术上走向了成熟。
让中国电影确立了自身的民族气质和社会声誉。
尝试拍摄了中国首部彩色电影《生死恨》(1947,费穆)。
第三代导演:
泛指那些1949年前后从影,主要活跃于“17年”时期的导演(1949~1966)。
他们主要由来自两种背景的艺术家构成:
1)、“红色”背景:主要指来自1949年以前中共军队里的文艺工作者,主要有“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谢铁骊等;“长春电影制片厂”(原“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沙蒙、吕班、郭维、王炎、王家乙、林农、苏里、武兆堤等;此外,还有1949年以后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导演,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苹、严寄洲、李俊等。
2)、“旧上海”或“国统区”背景:主要指来自1949年以前上海地区的电影导演,如:沈浮、张骏祥、汤晓丹、桑弧、郑君里、石挥、谢晋等,他们大都集中在“上海电影制片厂”。
以上两部分人中最杰出的导演有:成荫、水华、崔嵬、凌子风(被誉为“北影四大帅”);谢铁骊、谢晋(被称为“南北二谢”)等。
成荫(1917~1984):代表作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万水千山》、《停战以后》、《红灯记》(样板戏)、《拔哥的故事》、《西安事变》等。他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重要奠基人,其风格以“宏大叙事”见长。
水华(1916~1995):代表作有《白毛女》、《革命家庭》、《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伤逝》等。其影片以塑造特殊性格的人物见长,具有含蓄凝练的风格。
崔嵬(1912~1979):导演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歌》、《杨门女将》(戏曲片)、《小兵张嘎》、《平原作战》(戏曲片)、《红雨》;他主演的代表作有《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在中国导演队伍中,他是在“导演”与“表演”方面均很有建树的五位导演之一(其他四位:袁牧之、郑君里、石挥、姜文),崔嵬的影片以激情澎湃、感人至深见长。
凌子风(1917~1999):代表作为《中华儿女》、《陕北牧歌》、《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世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谢铁骊(1925~):代表作为《暴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