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电影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教育电影论文

关于教育电影论文   教育电影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具有不同于教育纪录片、教育科教片和普通的儿童电影的特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育电影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教育电影论文篇1  浅析电影中的“青春教育”   电影从诞生至今走过了100多年历程,青春电影至今还未严格划分为是一种类型片。人们常常把青春题材、青春范畴的电影叫做“青春电影”。我国内地青春电影的起步相对于美国、日本较晚,但是内地电影的荧幕上从来不缺乏青春电影。纵然对青春电影褒贬不一,却也没有阻挡它们收获的高票房。究其原因,是观众希望能够从电影中追寻到自己青春时代的影子,或怀旧,或反思,因此,青春电影是以其小清新的风格,描绘青春少年心路历程,呈现真挚纯粹的情感,融合人文性和审美性,传播成长与爱的正能量。本文通过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内地青春电影进行梳理,从各个阶段影片的审美特征和人文情怀等角度入手,探究这类影片审美品格的变化更迭以及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青春电影的概念与内涵   每个人都会经历属于自己的青春时代。青春在生命历程里所占据的地位,最为特殊,最为难忘。这个时期的人总是带着希望而又必定经历迷惘,急于自我独立却又必定经历莽撞。青少年们由于自我认知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迅速充盈,往往会经历从自我审视到自我否定,最后,冲出迷雾,确定新的自我。书写青春是很多人的梦想,有人用音乐记录青春,有人用绘画记录青春,也有人用电影记录青春。影像青春,青春影像,这类电影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或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电影创作者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年轻人的成长、爱情、疼痛,记录下关于青春的不可名状的忧伤、愤怒和叛逆。我们将这样电影称作“青春电影”。   青春电影,覆盖全球,发端是美国的校园电影,上世纪60年代传入日本,在70年代末,“青春片”这一概念首次由日本影评家提出。而青春电影在内地也从未缺席,各时代的电影创作者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更迭和文化背景,却不约而同地以向青春致敬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书写着各自的生动青春。青春电影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如今,内地青春电影势如井喷,大把赚金,市场感受到了年轻观众潮水般的热情。回首内地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各阶段的青春电影均反映了当时年轻一代的困惑与追求,悲痛与欢愉,审美水平与人文情怀。所以,青春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追求,富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能。   内地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认为:“在中国电影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像日本‘青春片’那样一个片种,也没有过韩国那样的青春片浪潮,自然也就没有青春片或青年电影之类的概念。”   梳理内地青春电影的发展,不难发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内地就出现了一批青春电影,如《桃李劫》(1934年)、《新女性》(1934年)、《十字街头》(1937年)、《马路天使》(1937年)等。上世纪30年代是中国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到抗战爆发之前,中国电影发展空前繁荣,许多优秀作品问世,青春电影的出现也不足为奇了。   当时的电影工作者们都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在迷惘中觉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汪方华曾撰文指出:“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思潮均有极强的感受,许多都满怀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作品中阐述新旧思潮的冲击、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思想、妇女受压制的命运,以及家庭伦理在中国经济社会面临剧烈转变所担任的角色。”其中,袁牧之导演的《桃李劫》是一部很有冲击力的作品。影片以一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青年为男女主人公,陶建平看不惯职场上老板们的欺诈手段,辞职后待业家中,妻子黎丽琳因不堪经理的骚扰也失去了工作,但生活所迫、妻子生病,陶建平只好去做起了苦力。然而到这里,他们的苦难仍没有结束,结尾男女主人公双双死亡。影片既是描写个人命运的困境,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控诉,可谓是一部青春残酷物语。同样是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却与《桃李劫》风格不同。   影片塑造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女、妓女、吹鼓手、报贩、剃头匠、小报摊主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展现底层的生活百态,具有深切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些青年都出身卑微,生活在困境之中;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爱情和幸福的渴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青春电影是上世纪30年代一大批中国青年的真实写照。他们寻找理想的出路,追求爱情和自由,控诉残酷的社会,但却无法逃脱飘零的命运,这些年轻人的青春,浪漫激荡,却又带着惨遭毁灭的色彩。当时乃至现在的观众看到这些充满青春朝气与激情的影片,自然而然地与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理智与情感产生共鸣,被感化教化,进行反思,探寻影片中的左翼精神,或向往或珍惜幸福的生活,自觉接受了美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春电影的题材与革命息息相关。这一时期的青春题材电影较有代表性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