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68例疗效观察.docVIP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68例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68例疗效观察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68例疗效观察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是指患者自觉头昏眼花,视物旋转翻覆,不能坐立,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各种类型的眩晕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眩晕患者均为2006年3月~2011年3月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2天~12年,68例经电测听检查和功能试验确诊,颈椎X线、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及内耳器质性病变。其中肝阳上亢型23例,痰湿中阻型18例,气血亏虚型16例,肾精不足型11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颈3~7夹脊穴,胸4~12夹脊穴。肝阳上亢型配风池、太冲、太溪穴;痰湿中阻型配合谷、中脘、足三里、丰隆;气血亏虚型配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脾俞;肾精不足型配百会、肾俞、太溪。 2.2 操作方法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 mm×5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不锈钢毫针,夹脊穴采用针尖向脊柱呈25度~30度夹角进针,进针深度为25 mm~40 mm,左右,平补平泻方法,风池向对侧眼球进针40mm捻转泻法,百会穴平刺15 mm~25 mm捻转补法,心俞、脾俞、肾俞呈45度角向脊柱方向斜刺40 mm捻转补法,中脘直刺25 mm~40 mm,用呼吸补法,丰隆直刺25 mm~40 mm,行捻转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直刺25 mm~40 mm,用提插捻转补法,太冲、合谷直刺进针15 mm~25mm,捻转泻法,太溪直刺25 mm~40mm,捻转补法,以上穴位均在得气的基础上,施术1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眩晕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相关检查基本正常,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未复发者;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半年之内又复发者;有效:症状与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每遇劳累,炎热、忧伤、恼怒而复发者;无效: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68例中治愈44例(64.7%),显效16例(23.5%),有效8例(11.8%)。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42岁,会计,初诊日期2008年8月3日,病史:患颈椎病3年,因劳累过度而发生眩晕3个月,站立时有欲倒感,左右转动头部时更甚,伴有恶心呕吐,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X片示:颈C4~7椎体唇样增生,颈椎生理弧度弯曲改变。诊断:颈椎病,颈性眩晕。曾内服西药(药名不详)无效,前来本科寻求治疗。治疗取颈3~7夹脊穴针刺治之,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2次后眩晕减轻,恶心呕吐消失。治疗5次后眩晕消失,仍伴有颈部酸痛,治疗2个疗程后颈部酸痛消失,活动自如。随访半年眩晕未再复发。 5 体会 眩晕一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又有多种类型。但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足阳明经无在颈部通过,上行至头部。如外邪上犯清窍,脑髓空虚,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眩晕。督脉与脊髓神经亦上通头脑,因“经脉所过,主治所在”,故针刺夹脊穴能治疗眩晕病证。 针刺颈部3~7夹脊穴可以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使眩晕症状减轻。针刺胸夹脊穴可以调节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平衡阴阳,养血安神,健脾利湿。肝阳上亢型配合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可平肝潜阳,配风池清泻上亢之阳,止晕明目,配太溪用补法可补益肝肾,滋水涵木;痰湿中阻型配合谷理气化痰,配中脘和胃降逆,升清降浊以止眩晕,丰隆为祛痰主穴,足三里健脾化湿,共奏健脾化痰之功;气血亏虚型配合百会用补法可升提气血,充溢髓海,配合三阴交、足三里、脾俞、心俞可健运脾胃,运化水湿,化生精血,以资化源。肾精不足型配百会可调经脉而止眩晕,配肾俞、太溪可补肾益精,以填补髓海,为治本之法。 中医认为多由风、火、痰、虚上犯清窍所致,与脏腑功能失调、髓海不足有关。治疗时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节段的夹脊穴,并根据病机循经取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起综合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