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哮喘外敷散临床应用及体会
哮喘外敷散临床应用及体会[关键词] 哮喘外敷散; 穴位敷贴; 冬病夏治; 冬夏并治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41-01
中药穴位敷贴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特色治疗方法。敷贴药物经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相关脏腑组织发挥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广泛查阅古文献,以《张氏医通》“白芥子散”为基础,制哮喘外敷散,在临床上使用近20年,效果显著,就其临床运用谈点个人心得体会,以飧同道、读者。
1 温阳散寒为治疗大法
1.1 哮喘外敷散的来源与方解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清朝张璐《张氏医通》云:“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哮喘外敷散即来源于此。药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以2:2:1:1配伍,以生姜汁、甘油调成糊状。选大椎、肺俞、心俞、膈俞、定喘、膏肓穴,在夏月三伏,每10天敷贴一次,每次贴敷时间约1-6小时不等,3次为一疗程。白芥子、延胡索为君药。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白芥子含黑芥子甙,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运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起水泡。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本草纲目》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甘遂、细辛为臣药。甘遂归肺、肾、大肠经,攻水逐饮。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生姜汁为佐、使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纵观全方,哮喘外敷散具有温通经络、温阳逐饮的功效。
1.2 治疗穴位的选择 早在《黄帝内经》中《素问“治脏者,治其俞。”哮喘外敷散多用于肺系疾病,因此穴位多选择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此穴有宣散外邪、祛风止痛的作用)、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主治咳嗽气喘)、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血之会,主治胃痛呃逆、咳嗽吐血)、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膏肓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咳嗽气喘)。药物敷贴在这些穴位上,可产生协同作用,且这些穴位多处于背部交感神经链处,药物作用于这些穴位使阴阳得以平衡,邪去则正安。
2 哮喘外敷散的临床运用
2.1 治已病―常见的中医肺系疾病 支气管哮喘,中医称为哮病,多因正气虚弱、宿痰伏肺,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诱发,其好发于秋冬季,属于中医“冬病”的范畴。对于哮喘患者,穴位敷贴可以刺激穴位,药物随腧穴入肺,起着温通经络、温阳逐饮的作用,该功效正是针对哮喘的病因病机,故临床上用途最广,效果最佳。在冬病夏治基础上,我科采用“冬夏并治”法(夏季初、中、末三伏;冬季冬至至始三次)穴位敷贴治疗哮病,并与常规“冬病夏治”作对照,研究发现“冬夏并治”法能有效防止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其降低程度与疗效成正相关[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顽固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归为“肺胀”。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由于痰浊水饮、瘀血内阻,肺、脾、肾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故最易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和加剧。肺胀也属于“冬病”的范畴。哮喘外敷散的“温通经络、温阳逐饮”的功效正切肺胀的病机,治其本,故临床上亦广泛用之。慢性支气管炎(肺咳)也是常见的肺系疾病,它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总的来说,病因病机可归结于肺气阳虚。通过“冬病夏治”,可以减少和控制复发,甚至可望治愈。
无论是哮病,还是肺胀、肺咳,其本质多为肺气阳虚,复感外邪,邪客肺系而致病。哮喘外敷散穴位敷贴,可以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激发经络功能,温经通络,温阳逐饮,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和调整机体免疫机能,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内病外治。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敷贴一定要以中医辨证为指导,实热、痰热、阴虚、血热的患者就不宜使用哮喘外敷散。
2.2 治未病―未见器质性病变,体质阳虚者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由于生活、事业等多方面带来的压力,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即中医所说的“未病”,主要表现在脏腑功能的衰退,但还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先天素体阳虚者也好,或者后天失养导致阳虚者也罢,平时均表现为形寒怕冷、喜热饮、遇风寒则容易感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同心县389份餐饮具消毒效果检测结果研究.doc
- 同心县结核病防治效果研究.doc
- 同悦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机理探析.doc
- 同母异父兄弟对簿公堂诉争老母骨灰.doc
- 同期处理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86例临床研究.doc
- 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32例疗效研究.doc
-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28例临床探索.doc
- 同江市同江镇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doc
- 同江市应用瑞飞特防除水稻插秧田杂草试验探究.doc
- 吉林省长春地区大棚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doc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