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四川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四川档案事业科学发展5月12日前夕,本刊记者专程赴四川,走访了地震重灾区和档案工作凸显特色的部分市、县,对四川省档案工作的全面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整体感觉是奋进和崛起。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四川档案人敢于直面,并把灾后重建当作发展的新机遇,奋发努力,勇于争先,档案工作正稳步迈入快车道。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四川省有3个先进集体和2名先进工作者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表彰。随后,经四川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档案局又联合表彰了120个四川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80名先进个人。为了全面展示四川省档案事业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档案局馆长胡金玉。
《中国档案》: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念,我们此次采访内容之一是要反映地震4年来,全省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整体情况,以及档案部门抓住中西部大开发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实现馆库建设的跨越性发展。
胡金玉:的确,“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市(州)、县档案馆建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发展。全省档案馆大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仅档案馆设计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馆合面积严重不足,功能用房也严重缺失和落后。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更是雪上加霜,数十个档案馆被列为D级危房。经过我们的全力争取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2009年,全省地震重灾区有35个计划重建档案馆和6个恢复重建档案馆被列入《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投资总额5亿多元。全省共有142个档案馆列人中西部县级档案馆规划,国家投入达7.9亿元。我们与市(州)政府积极沟通协调,推进灾后重建档案馆项目和中西部县级档案馆项目顺利实施。2011年,全省开工建设的档案馆达50个。35个灾后重建项目除绵阳市、广元市和罗江县、游仙区、利州区5个档案馆外均已竣工。2010和2011年度全省安排的26个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中,蒲江、米易、江安等13个项目已主体完工,其余均开工建设。此外,成都市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新馆,设计方案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定,宜宾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已开始进行施工场地平整,南充市落实了档案馆新馆项目17亩建设用地。2008年以来,全省新建成档案馆49个,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可以说,在各级领导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全省档案馆库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档案》:您刚才提到领导重视,请您谈谈在“十一五”期间,档案部门是如何抓住领导重视这个机遇,营连档案事业发展环境的?
胡金玉:“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档案工作更加重视,特别是地震之后,国家档案局领导和有关部门先后莅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省委书记、省长、分管副省长等都先后对档案工作作出过批示,各级财政对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超过了“九五”和“十五”十年的总和,市、县两级财政用于档案馆库建设、设施设备购置经费也成倍增加。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配备、经费待遇等方面,支持和保障力度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大。这些为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10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与此同时,我们近两年还先后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10余份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进了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中国档案》:硬件条件和事业发展的环境都得到了改善,在此基础上,各项业务工作是如何夯实的?
胡金玉:最近几年,四川省档案事业赢得了一个快速、协调发展的好时期。档案馆库建设方面我刚才已经说了,此外,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近几年每年新进馆档案都在70万卷左右,五年增加了344.2万卷540.5万件,接近2006年末全省馆藏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科技和其他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明显增加,真正实现了馆藏内容不断丰富,结构持续优化。在资源建设方面,四川省重点档案抢救任务很重,“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投入,加快了重点档案抢救步伐,全省共完成重点档案抢救17.9万卷,并力图使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从单纯的实体修裱保护转向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抢救。北川档案抢救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果。省档案局完成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科学化管理策略研究”、“北川档案抢救科学化管理研究”两个课题,分获国家档案局2011年度档案优秀科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四川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2011-2015)》已经出台,在全省拥有2万多用户的“四川省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的升级维护全面完成,“四川省数字档案馆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工作也已经初步完成。
去年,我们召开了全省档案馆功能建设现场会,积极探索实践,加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