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震设计在学校建筑中改革探析
抗震设计在学校建筑中改革探析【摘要】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可预报性很低,一旦发生,都会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汶川特大地震无疑再次说明地震灾害的残酷。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相关规范的理解,根据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抗震设计规范以及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要求加强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新;提高;抗震要求;学校建筑
汶川地震虽已过去一年多,但其留给我们工程界的惨痛教训及宝贵经验却让我们不敢或忘,现笔者就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新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来谈谈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
一、 中国地震局文件-中震防发[2009]49号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中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特别规定:
1)、合理提高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一旦遭遇地震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在抗震救灾中,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学校可作为应急避险安置的重要场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明确要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做好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抗震设防要求贯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的能力,合理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建设工程具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的重要措施。
2)、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
为了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按照《防震减灾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国地震灾害背景、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因素,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基础,适当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特征周期分区值不作调整,作为此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应按上述原则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其中,学校主要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主要建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
二、 新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主要有关中小学校建筑的修订
新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特别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主要体现在:
1)、旧:3.0.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新:3.0.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作用。
2)、旧:6.0.8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新:6.0.8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因此,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等的设计中(扩大了需加强的教育建筑的范围),不论大小,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我们均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应按提高一度设防烈度后对应选用抗震等级和构造措施等),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作用”。
三、 新抗震规范中主要涉及中小学校建筑的修订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抗震规范共有31条文局部作了修订,其中根据汶川地震中教学楼的主要破坏特点,修订特别提出:
3.4.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提高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性。
3.5.4.5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