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城市考点102-108.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部分城市考点102-108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Ⅰ.聚落的概念与分类: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及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有乡村,后有城市,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 Ⅱ.乡村的形成: ⑴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⑵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 ⑶村落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 Ⅲ.城市的起源: ⑴出现: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500年 ⑵形成条件: 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②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 ③古城市分布: 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④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Ⅳ.城市的地域形态。 ⑴集中式。例如:成都、合肥、华盛顿。∵平原区,城市各部较集中连片。 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设施利用率高,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投资。 缺点:易形成交通拥堵,污染集中等问题。 ⑵组团式。例如:重庆:∵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丘陵山区,地形崎岖不平是城市形成完整性。武汉:处于汉江汇入长江处。两江把武汉分为“武汉三镇”。 缺点:用地分散,各片间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投资相对较高。 优点:污染分散,易于环保,容易形成新城、卫星城。 ⑶条带式或放射状。例如:兰州、延安等沿主要交通干道发展。 缺点:交通集中于一两个方向,运距很长。 优点:城市各部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注:城市形态不是固定不变。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Ⅰ.地形与城市区位: ⑴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 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世界上大城市密集区。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⑵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 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又如:亚的斯亚贝巴、墨西哥城。 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⑶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西安、太原)。 Ⅱ.气候与城市区位:地形、气候对城市地域分布影响较大,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有深远影响。 ⑴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⑵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⑶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Ⅲ.河流与城市区位: ⑴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⑵沿河城市区位: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 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 河口处如上海、广州、鹿特丹、伦敦、汉堡等。 ⑶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阿勒河)、巴黎(塞纳河)、波士顿。 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鹤岗、抚顺、开滦、六盘水。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 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旧金山、墨尔本。 铁矿发展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 Ⅴ.交通与城市区位: ⑴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 古代城市: 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 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形成城市轴线。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湖南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⑵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 实例:扬州、济宁的兴衰: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使扬州、济宁充分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 Ⅵ.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⑴政治:古都如雅典、罗马、西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