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川村村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榆川村村志

甘谷县大石乡榆川村村誌?????第一部分:基 本 概 况?????甘谷县大石乡地处渭北干旱浅山区,清溪河流域,乡政府所在地海拔为1526米。明代设有驿站,清朝称永下里,是甘谷“北山粮仓”“草编之乡”。年均降雨量348毫米,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无霜期165天。榆川村是全乡25个行政村之一,东距县城40公里,南距大石乡10公里。榆川村海拔为1642米,北部、东部与通渭县常河镇的常山村、通讯河村接壤,南部与汪家河滩村、南山酸刺湾村毗邻。榆川沟河(又名响河子水)全长12公里,将该流域辟为两半,河沟以北为榆川村,以南为榆川村的耕地。村子背山面水,榆川沟水发源于通渭县李家店、礼辛乡王家山。由榆川、周家沟、关城下、成家窑坡、川商户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六个村民小组,400户16000多人。经过上世纪农业合作社时期的努力和前几年整村推进等项目的实施,该流域南北两山已基本实现了梯田化。这里气候总体呈现半干旱,榆川河南面土壤较阴湿,榆川河北面土壤较干旱,但土层都很深厚,适宜农作物成长,主要种植小麦、洋芋、玉米,还栽植一些苹果、梨、杏树等。村子北面山坡原有一片树林,一到夏天郁郁葱葱,林荫蔽日,可惜上世纪末被村上“退林还耕”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榆川村卫星照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部分: 历 史 演 变???? 清代以前的历史无可考,民国十七年(1928年)以后,全县共划为6区,民国二十三年,调整为5区,榆川属于第四区(西北区)。民国十五年(1936年),改乡镇为区属,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将原6乡镇改为6区属、42联保,榆川属于第五区礼辛镇。建国后,1951年3月至1952年6月全县共设8区79乡,榆川为乡,隶属礼辛区。1958年,全县撤销区行政机构,将1镇3区34乡合并为25个乡镇,榆川乡也一并撤销。1958年,全县撤乡建社,榆川隶属上游人民公社。同年甘谷并于武山。1962年甘武分县,恢复甘谷建制。1968年,撤销原区级机构,榆川属于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统一改公社为乡镇,直至现在,榆川隶属于大石乡。???甘谷县磐安镇金川原家庄原耀说:“甘谷全县土著仅有王、姚、李三姓,王姓在城东苍耳王村,姚姓在城北渭河畔姚庄,李姓在尉家沟,其余皆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因此,榆川陈姓也不是甘谷土著居民。根据村上一辈辈的老人讲,榆川先祖名唤陈纲,字维庵,系明朝天启年间伏羌县(今甘谷县)礼辛里(今礼辛镇)陈庄村人。清光绪年间,其第十一世孙陈协华高中举人,请州、县官员及文人为其立传、写序,修建祠堂。今祠堂已毁,传文十二条屏由村人保留。据村里的老人讲述,陈维庵公祖莹在圆咀,他有四子十八孙,其中的部分子孙后来从礼辛圆咀村搬迁至榆树川定居。少时便常听村上老人家言及维庵公之古今、遗事,每每皆心往神驰。据说他头戴的草帽有雨伞那么大,一双袜子里可以装四五十斤粮食。种田耕地自食其力。?他拥护祖国统一,渴望国泰民安,在清军胜利过路之际,他带领男村民把粮草运到乐善镇(今武山县洛门镇),清兵主将见他身高体健,仪态不俗,又支援军需,心中生爱,相蔼谈话,认为是个豪杰之士,当即赐给他军装,让他参军,他跪下来哭泣恳求着说:“我家有老母年事已高,实难离开”。清军主将见他是一孝子,便不忍强求,就赏给他丝绸布帛,让其回家。????榆川村有两大姓氏:即榆川“陈姓”和上窑坡“成姓。榆川陈姓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清代康熙至道光时期,自给自足、生生不息;道光晚期至新中国解放初期,家族兴旺、人才辈出;解放初期至2000年,维持温饱、停滞不前,2000年至现在,重视教育、有所发展。????(一)自给自足,生生不息(清代康熙至道光时期)???从榆川村周围的土壤结构和裸露的岩石可以推断出,榆川村历史上应该全部是涝坝。这一点还可以从邻村的一些家谱记载得以佐证:康熙五十七年发生大地震,榆川村东面发生山崩,大坝里的水全部决堤,这才留下了榆川村的这片河滩地。据村上部分老人介绍,最初,亲弟兄四人从礼辛陈庄迁入榆川时,村子里有一片榆树,因此将村庄命名为榆树川。村子周围是大片的盐碱地,先辈们一方面开垦荒地,一方面繁衍子孙。由于当时人口少,土地多,基本上维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根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