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义作品说明-OCAT深圳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广义作品说明-OCAT深圳馆.doc

作品说明: 第一单元:危险的时代(1989) 1、《易燃易爆物品》 1989 年 综合材料 50×60×35cm 17件 装置作品 这件从未公开展示过的装置作品诞生于王广义在珠海画院任职期间,被部分批评家认为是其转折时期的作品,给艺术带来新的问题。该作品的材料形态异常简单,黑色的包扎物上的符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艺术家以前的作品使用过的元素。1988年底至1989年初那充满混乱、骚动、不安和危机与生机相交织的社会背景,使这件作品具有某种危机预感的意味。出于对同一课题不同解决方式的试验,艺术家曾于1990年在画布上制作《易燃易爆》。 王广义在珠海画院工作了近五年的时间(1985-1990),他于1986年曾作为主要的策划者之一,策划了由珠海画院和《中国美术报》联合主办的“’85青年美术思潮大型幻灯展暨座谈会”,将新潮美术运动在南方的开展推向了高潮。 第二单元:两种体制的研究(1990-1999) 1、《中国与美国温度的比较》 1990年 实物、石膏、黄土、电线等 80×38×20cm 5件 装置作品 1990年6月,因工作关系王广义离开珠海来到武汉,并在同年创作了《中国温度计》与《中国与美国温度的比较》这两组鲜为人知的作品。无论是作品的名称还是武汉的气候,“温度”都是一个实在而敏感的关键词,这是个多义的中性词,但却常常是有政治叙述的功能。也正是这两组作品,才使其艺术创作真正进入到了现实政治学思考的轨道。 2、《东欧风景》 1992年 人造毛、图片、木箱等 90×50×30cm 6件 装置作品 (仅以图片形式展出) 1991年,《Flash Art》杂志把王广义的作品作为封面刊出,他因此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并有机会参加奥利瓦主持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东欧风景》是在圣保罗现场创作的,艺术家开始将人造毛运用到其装置作品中,人造毛实际上与红灯区有所关联,该作品选取的图片景象最典型的是苏联的红场,东正教的教堂,还有东柏林墙外的花,苏联潜水夫,等等,这些图片当时是艺术家从北京甘家口的挂历一条街上买的。作品包含了性、政治以及暴力等因素。 3、《VISA》 1994年 人造毛、图片、木箱、丝网印刷等 120×80×60cm 6件 装置作品 香港汉雅轩/日本东京艺术基金会/日本大阪麒麟美术馆/1994-1995 “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巴西圣保罗/1994 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一系列必须的证件,签证可以说是最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它使所有人都被置身于国家权力之下。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其他行为,都不得不面对他国的权力威慑,尤其是第三世界到第一、第二世界,这种权力的阴影尤其强烈。《Visa》正是来源于世界各国大使馆签证处的“国家意象”。 在《Visa》中,王广义将自己的签证资料印在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相片上,出生的日期却是1994年1月2日,这是其构思这件作品的日期;盒子是国家的隐喻,覆盖在盒子上的粉红色的人造毛似乎有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感。意识形态在塑造人的感情、信仰和国家身份等微妙的问题,都在这里得到了呈现。 王广义于1992年开始频频参加国外的展览,并于1993年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制”的考察,他将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称为“将内部问题推向外部问题”。 4、《白面》 1995年 人造毛、灯箱、玻璃以及食物等 800×300×800cm 2件 装置作品 德国汉堡Kampnagel Halle-k 3 (仅以图片形式展出) 自1993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以后,王广义才开始使用灯箱的概念。“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是艺术家在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想到的一对关系,在《白面》中,他强调这两者相混淆的因素。艺术家想还原一种红灯区的感觉,红灯区、毒品和政治构成一个结构的关系。 5、《毒品》 1995年 人造毛、图片、木箱、丝网钢印等 160×120×80cm 20件 装置作品 西班牙巴塞罗纳 Centre d’Art Santa Monica (仅以图片形式展出) 在西班牙美术馆的厕所里,写着一句话,大致意思是 “18岁以下的青少年禁止吸毒”,,换句话说,“只有18岁以上才能吸毒”。艺术家将这句话拍了下来,作为《毒品》的创作元素,其实也传达了他对毒品的看法——吸毒是成年人自己的选择,对社会不构成危害。只是社会舆论强化了犯罪心理,才导致了一种极度的冲突,或许这是一个构成文化幻觉的因素。 6、《新媒体:北京胡同的垃圾车》 1995年 垃圾车改装、油漆等 装置作品 (仅以图片形式展出) 瑞士巴塞尔丽特曼文化中心Littmann Kulturprojekte 7、《自由选择》 1995年 人造毛、幻灯机、幻灯片等 装置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基金会/日本大阪麒麟美术馆 (仅以图片形式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