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伤寒发微
太阳篇
太阳这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此节为太阳病总纲,故但言脉浮,而不备言兼见之脉,(兼见之脉,如中风脉浮而必
兼缓,伤寒脉浮而必兼紧之类。)盖无论所受何等外邪,始病必在肌表,皆当见此浮脉。
不惟合本篇太阳病言之。并该痉湿暍篇太阳病之言也。外邪束于肌表。内部阳气被遏。则
上冲头项,于是有头项强痛之证。皮毛肌腠之中,皆有未泄之汗液。从淋巴管输泄而出。
医家谓之太阳寒水。邪犯肌表。必阻塞其外出之路,此水内停。即有恶寒之症。无论伤寒
恶寒,中风亦有时恶寒。即温病之初起。亦必微恶寒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风为阳邪,当皮毛开泄之时,由毛孔内窜,著于肌肉,而腠理为之不开,肌腠皆孙络
密布之区,营气所主,营血热度最高,(华氏寒暑表95度),与风邪抵抗,易于发热,故
始病即见发热,成无己以为风伤卫者,误也。热势张于内。毛孔不得复合,故汗出。汗方
出而外风又乘毛孔之虚,犯肌理而增寒。故恶风。气从内泄。毛孔不外闭,无雨相抵拒之
力,故脉缓,脾为统血之藏,风中于肌肉,则脾受之,故解肌之桂枝汤,用甘草,生姜.
大枣,以助脾阳。桂枝以宣阳气。芍药以泄营分,务使脾阳动于内,营郁发于外,血中凝
沍之水液。得以分泌成汗。直透毛孔之外。内热既随汗泄。则毛孔闭而汗自止矣。服药
后。啜热粥者,亦所以助脾阳也。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寒为阴邪,而其中人即病者。或由于暴受惊恐,心阳不振之时,或由向有痰湿之体。
或由天时暴热,皮毛开泄之后,当风而卧,夜中露宿,或冲阳衰弱。寒夜卧起不定。寒因
袭之。所以致病者不同,而病情则一,盖寒邪中人,皮毛先闭,汗液之未泄者,一时悉化
寒水。肌里之营血,并力抗拒,血热战胜遂生表热。初病时,血热不达。或无表热。而要
以恶寒为不易之标准。此证虽至鼻燥。眼中热,唇口焦而恶寒不减。甚有当六月盛暑时。
犹必复以重衾温以炭炉者,其体痛或如锥刺,或如身卧乱石中。予于春夏之交.盖屡见
之。寒郁于外。阳气不得外泄。胆胃被劫而上冲,因病呕逆,间亦有不亢呕逆者,寒邪外
逼,血热内亢,两相抵拒。故脉阴阳俱紧。寒伤皮毛。则肺受之。中医言肺主皮毛。西医
谓肺中一呼吸。皮毛亦一呼吸。其理正相合也。故发表之麻黄汤。用麻黄杏仁以开肺与皮
毛之郁。桂枝以宣阳气。甘草以平呕逆。务使肺气张于内。皮毛张于外。阳气达于中。则
皮里膜外之水气。因寒凝冱者。一时蒸迫成汗,而邪随汗解矣。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怠者。为传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
之。六日厥阴受之。此本内经文字仲师祖述内经。岂有推翻前人之理。(内经原系汉人所
托,当在仲景之前),故发端即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自来注家不知一
日为一候遂致相沿为谬。高上宗明知二日未必遽传阳明。以为正气相传。不关病气。夫六
经营卫。昼夜流通。岂有既病伤寒。一日专主一经之理。仲师恐人不明一日二三日之义。
后文即申之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
明。使经不传则愈。此可见本节所谓一日。即后文所谓七日。伤寒发于太阳以七日为一
候。犹黄疸病发于太阳。以六日为一候也。诗壅风七月篇。详言农政。以三十日为一候。
故冬十一月为一之日,十二月为二之日。正月为三之日。二月为四之日也。知一日二日为
一候二候。则未满三日可汗而愈。既满三日可下而愈。可以释然无疑矣。此节凭脉辨证知
邪之传与不传。盖浮紧为伤寒正脉。静即不变动之谓。已满七日。而浮紧之脉绝无变动。
便可知其为不传他经。此意惟包识生能言之。余子碌碌不足数也。至如太阳失表。胃中化
燥。薰灼未泄之汗液。致湿痰留于胃之上口。胃底胆汁不能相容。则抗拒而欲吐。盖湿痰
被胃热蕴蒸。若沸汤然。上溢而不能止也。胃中化热。阳热上攻。则苦躁烦。而脉亦为之
数急。即此可决为邪传阳明。张隐庵乃谓太阳受邪,感少阴之气化者为传。殊失仲师本
旨。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内经一日二日为一候二候。前条既详言之矣。二候在七日以后。三候在十四日以后。
盖伤寒以七日为一候也。惟传经初无定期。发于春夏之交。地中阳气大泄。人身之皮毛肌
理易开。常有一二日即传阳明者。亦有冬令严寒二十余日不传阳明者。仲师言其常。不言
其变也。以传经常例言。八日后当传阳明。十五日后当传少阳。为冬令天地闭塞。人身阳
气未外泄为汗。故为期较缓。若八日后。不见潮热渴饮。不恶寒但恶热,谵语小便多大便
阙上痛等症。即为不传阳明。十五日后。不见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吐黄色苦水。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白喉全生集-清-李纪方.pdf
- 爱月庐医案-清-佚名.pdf
- 白喉条辨-清-陈葆善.pdf
- 百家针灸歌赋--.pdf
- 包氏喉证家宝-清-包三述.pdf
- 备急灸法景宋本-宋-闻人耆年.pdf
- 保婴撮要-明-薛铠.pdf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pdf
- 本草便读-清-张秉成.pdf
- 本草崇原-清-张志聪.pdf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pdf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练习卷 (含答案).pdf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核心考点归纳(含答案).pdf
- 氧化还原滴定与沉淀滴定的相关计算-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复习(全国)解析版.pdf
- 数与式一(有理数、实数和代数式,60题)-2021-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分类汇编(上海专用).pdf
- 议论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pdf
- 2025年人教版新高一英语学困生专项复习《完形填空》.pdf
- 2023-202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交通(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近代史·选择题(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 氧化还原滴定与沉淀滴定的相关计算-2024年高考化学考点复习(全国)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