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前记 薛汕
序 爱莲主人
卷一
《二荷》发端
夜吊小青
梦赠双荷
春游遇美
问卜寻踪
步访桃源
归窗定计
闺阁谈心
乔妆珠女
青楼唱和
紫玉托身
回拜裴生
严父责禁
书馆传神
紫玉奉书
命往裴家
花下闻琴
卷二
聆音问答
高歌挑引
入耳关心
白郎十愿
赋赏荷花
因诗拟合
窃看新诗
园亭步和
二婢寻笺
计赚传书
若云邀玩
搜取诗笺
之枚算计
检阅回书
楼中豪饮
悬挂色牌
卷三
湘庙卜婚
假托传诗
差鬟探问
得情归报
私论药方
访玉回窗
主婢私谈
闷怀寄咏
抛诗假约
被哄遇生
月下盟心
议选东床
裴爷起用
差鬟话别
争元下第
却婚被黜
辞亲上京
闻报惊疑
卷四
改妆问信
旅邸逢生
京遇紫娘
闻变悲伤
特荐平辽
功成拜访
奉旨封侯
托友为媒
花烛成亲
议接紫娘
四美联欢
苍头回报
紫玉操琴
小青点化
敕赐荣归
瑶池共乐
新刻评点第九才子 二荷花史 前记
前记
一
《二荷花史》是俗文学中的名篇。
一九三八年,郑振铎在其所著的《中国俗文学史》中就曾经提到:“广东最流行的是
木鱼书。……其中负盛名的有《花笺记》,有《二荷花史》。《花笺记》被称为‘第八才
子书’。……《二荷花史》被称为‘第九才子书’,凡四卷,分六十七则。叙的是少年白
莲因读《小青传》有感。梦小青以双荷花赠之。后遂得和丽荷、映荷二女等成为眷属事。
作者、评者俱未知为何人,……作者似乎也是穷愁之士了。”
广东的弹词,大多用当地的语言来写,名称也有所不同:在潮州话地区的叫“歌册”
,在客家话地区的叫“五句落板”,在广州话地区的叫“木鱼书”。这些地区,都有刻本
问世,潮州的李万利堂、财利堂,广州的丹桂堂、五桂堂……他们所印行的,自清以来,
代代相传,要说册数,真是盈千累万,要说种类,就所能知道的,已有五百种;至于未能
知道的,恐也不在少数。
这些弹词,流传的时间,最少是在三百年以上。因此,很自然地成为人民不可缺少的
精神食粮。在过去,爱看、爱听和爱唱弹词的,大部分是妇女——所谓大家闺秀。后来,
它的读者,范围逐渐扩大,真是男女老少都能包容进去。流传的地区很大,甚至远到南洋
一带。
人民热爱这些弹词,不管识字或不识字的,识字的朗读,不识字的就听,也有些配上
音乐,由专业艺人边弹边唱。
这些弹词,各个地区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的地方,凡是取材于地方的人物和故事
的,多娓娓动人。潮州话的《陈三五娘》、《苏六娘》;客家话的《赵玉麟与粱四珍》、
《张谷山得赏》以及广州话的《花笺记》、《二荷花史》……等。都是长期间以来,最受
人民欢迎,感人至深,对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可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中的读者,往往很难理会在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
以及其中所发生的事件,并给予恰当的估计。潮州的《陈三五娘》、《苏六娘》描写在封
建礼教下的妇女,为求得婚姻自由而进行斗争,有的恋爱成功结婚了,有的私逃不成,自
杀身死……人物的性格非常分明,值得同情,为她们敢于反抗而讴歌!可是,广州话的
《花笺记》、《二荷花史》描写的妇女,是封建礼教的驯从者,这些人物有真挚纯洁的爱
情,为此私订终身后花园。又有什么价值呢?她们甚至愿意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同
享“富贵荣华”,妻妾共处,……如此格调低下,有什么可取呢?至于被命为“第x才子
书”,还以为是“无聊文人”的胡言乱语。
这费解,在这儿,必要简略地加以说明的是:
这两者是不能并列来谈的。前者大约没有多大的问题;而后者,我们必须理解到“一
夫多妻”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它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事实。作品既以描写寄生在封建地主
阶级上的人物和事件为主要内容,它怎么可能超脱这么一些“存在的事实”呢?这些人物
要是不在思想上已被封建道德所深深地熏染,那就显得虚假了。作者歌颂了爱情,竟连
“一夫多妻”也一起歌颂了。作者这样一个世界观,当然是不正确的,可是我们不能离开
当时的社会条件来要求作者,也就是说,不可能要求作者在作品中没有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