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人墓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京的文人墓地 作者小丁一的父亲丁庆华 曩昔,在报刊文章和杂志图片上,得知欧洲人对殡葬的重视和关心,特别在坟冢设计和墓地保护上,显示了民族的文化特色,也表示了对先人业绩的崇敬和缅怀。那些历史名人的陵园和墓地得到国家和政府机构出资修葺和保护,理所当然,自不必多说,就连普通平民百姓最后的栖身地,也获得了良好和妥善的保存和管理,有的陵园并对游客和公众开放,增加了一个城市的风景浏览之地。 到了日本,逛游了东京的大街小巷之后发现,和欧洲人风俗一样,日本人也非常重视他们祖先坟冢保护和管理。日本是个信教的国度,神道教和佛教和平相处,权限分明,各司其职。一般说来,今生今世的一切俗事交由神社打理,出生婚配,祈福求愿等等仪式,是在神社里进行,所以日本人有经常参拜神社习惯。而来世转生的事情,象埋葬仪式、追忏会,以及墓地的照管料理,就拜托寺院来负责。因此,凡有迦蓝寺院的地方,每每在殿屋后面或侧旁的树木茂盛的隙地,一般都造有墓地。就东京地区而言,大小寺庙,不计其数,那么,墓地的星罗棋布,也可想而知了。墓园就在居民区内,由小径或矮墙或灌木丛与之隔开。有的地方,居民一开窗,前面即是一片累累的坟墓。日人已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不象中国人忌讳死亡,害怕遭受死人的晦气,惟恐避之不及。如果你在某个町(日本居住的小区)的窄巷里散步,常常会发现隔着短墙那边,错落不等墓碑就矗立在那里。如果你胆子足够大,可以从庙门里径直进去,直接去看看墓园里的情况。在日本,寺庙和神社都是无料对人们开放,无料是免费的意思。人们可以随意进出参观和瞻仰或拜忏,只要你遵守院内的规矩,比如注意“土足禁止”之类的告示。墓园里收掇得很整齐,黑色或灰色的大理石做成墓台墓座和墓碑,拂拭得一尘不染。碑上镌刻“藤野家”:“山田家”之类的字样,表明本墓地属他们家拥有。碑前有一个祭奠台,安放两个不锈钢水瓶,偶尔也插有鲜艳的花朵。祭奠台的凹肚里,放着烟床。日本人不象中国人那样,将香竖立点着,而是将香横放在烟床上,任其慢慢阴燃,这样既防雨,又防火灾。从中可以觑见日本人对待日常生活小事物精巧的心思。 日人对死的态度和做法颇为哲学,莫许他们参透了生死的大命题,达到了大彻大悟的程度。生死之大,只在呼吸之间。时时面对死亡,大概对生是一种鼓动。嘿嘿,或许这是我替日本人做的答案和理解。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小说家兼翻译家、评论家森欧外,受鲁迅先生推崇的作家芥川龙之介和小说家夏目漱石,四人早年都是在东京帝国大学(如今东京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文人,除了川端康成外,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和森欧外全部居住和生活在东京。他们生前死后,在东京留下生活和历史的痕迹,肯定会给喜爱他们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参观缅怀纪念的好机会。 芥川龙之介埋瘗骸骨的地方,在染井灵园边上的一座寺院里,是被我不经意发现的。那天,路经巢鸭,伫立中山道,望北面一望,那边一片绿树蓊蓊翳翳,经验告诉我,那里肯定有神社、庙宇或公园。走近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正是一片大大的墓园。那时恰值正午时分,除了一个日本人在石凳上吃弁当,没有其他人物相扰;整个院内,几只乌鸦栖息在高耸的树枝上,哇哇地叫,没有其他任何声音,寂静得很。顺着阡陌大致看了一下,接着我靠在大树下一个椅子上,摆了一个我比较满意的POSE,照了张像,然后沿着居民的小道离开的时候,漫不经心地回头再望一望,目光正好碰上芥川龙之介之墓的指示牌。我大喜过望,回身转进去,在墓前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盯看了半晌。根据观察,这块窄小的墓地属于芥川家的,他的墓在家族墓的边上,显得矮小,三叠石垒砌而成,几朵鲜花插放在供桌上,表明最近有人来此洒扫拜祭过。鲁迅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活在人们的心里,那他就真正的死掉了。 动身离开日本的前几天,因为比较近便,我特意又拜诣了他的墓。 夏目漱石之陵寝在雜司谷灵园,为了找到它,寻寻觅觅,确实费我了一番心力的。夏目漱石和永井荷风同在个墓地,离护国寺不远,记得向相反的方向,穿过一条铁路道也可以达到鬼子母神社和东京音乐学院。夏目漱石的墓石和一般的比较起来,稍稍大点,也稍稍有点气派:烟灰色的大理石做成的墓碑,有点像厚实笨重的太师椅,“椅背”上刻着两排字:右排是“文献院古道漱石居士”,左排是“园明院清操净镜大师”。祭台上有夏目两个隶书字。旁边一丛树草,好象是日本杜鹃花,没有即刻开放意思,但也算为夏氏墓的单调的坚硬,加了一点绿意与柔和的感觉。夏目漱石生前有点象鲁迅,脊梁骨很硬,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靠自己写作为生。他对人生有一段感叹,非常之深刻,曾经被鲁迅在书中引用: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