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埋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
穴位埋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好发于面部或胸背部皮脂发达部位,有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并常伴有皮脂溢出。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加刺络拔罐治疗,患者30例(男12 例,女18例),年龄17~36岁,平均为25.2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6年。其中皮损很轻~轻度者4例,中度~重度者17例,极重度者9例;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6~38 岁,平均为2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7年。其中皮损很轻~轻度者6例,中度~重度者16例,极重度者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分度标准:根据皮损类型与皮损数量分为5级法[1]。很轻:仅在仔细观察时发现少量散在粉刺或丘疹;轻度:粉刺及小丘疹(6~12个)累及约1/2的面部皮肤,但可见少量脓疱或较大突出的丘疹;中度:小丘疹和大小粉刺累及约1/2的面部皮肤,可见少量脓疱或较大突出的丘疹,如皮损普遍较大,即使受累面积不足1/2,也评为此级;重度:丘疹和/或大的开放型的粉刺累及约3/4的面部皮肤(若炎性皮损较大,受累面积可小于3/4),可见大量脓疱;极重度:皮损累及所有面部皮肤,可见大而明显的脓疱,皮损炎性程度重,可出现聚合性痤疮。
1.3 辨证分型:①肺经风热型:面部散在粉刺、红色丘疹,破出白粉汁,疼痛,伴有口干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②脾胃湿热型:面部皮肤油腻不适,较多红色丘疹、脓疱及结节,皮损红肿疼痛,口臭,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③血瘀痰结型:病症反复日久不愈,面部皮损以红色及暗红色结节、囊肿、凹凸不平的瘢痕为主,伴有小脓疱、粉刺及色素沉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及瘀点,可伴有月经不调和痛经,经血色暗有块,苔黄腻,脉细涩。
2治疗方法
2.1 穴位埋线
2.1.1选穴:肺经风热型:主穴为肺俞、曲池、大椎、尺泽,配穴为天枢、支沟、大肠俞、血海;②脾胃湿热型:主穴为曲池、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配穴为中脘、天枢、大横、梁丘及阴陵泉;③血瘀痰结型:主穴为丰隆、阳陵泉、曲池、血海,配穴为隔俞、中脘、陶道。根据辨证取5~7个穴位进行埋线,每次选用穴位与前一次不同,每2周埋线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体针取穴与治疗组相同,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1.2 埋线方法:自做埋线包(弯盘1个、9号腰穿针6~8支、剪刀1把、镊子1把、2号医用羊肠线、纱布3~5块),戴无菌手套,500ml生理盐水备用。患者充分暴露埋线所取穴位,用碘酒棉签在穴位上做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的利多卡因穴位局部浸润麻醉, 左手持小镊子夹一段1~2cm羊肠线置于9号腰穿针内前端,沿局麻针孔刺入,快速刺入穴位内,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留在穴位内,查看针孔处无暴露羊肠线后,用创可贴护孔即可,48h后揭掉胶布。埋线后3天之内勿洗澡,初次埋线后针孔疼痛较重,个别患者有发热、疲乏、嗜睡等现象,这些症状均属正常反应,无需处理,1周内可自行消退[2]。
2.2 刺络放血:取耳尖(双)、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穴。先在耳部搓揉使之充血明显,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在耳尖上迅速点刺,用手挤压使耳尖出血,边挤边用消毒干棉球揩之,以出血由暗红色变鲜红色为度,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按压止血。再揉捏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穴,使皮肤充血明显,根据症状辨证选取3个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以三棱针散刺3~5下,并闪火拔罐助其出血约10min,每处穴位出血量约3~5ml,再用消毒干棉球将血拭去,隔3天刺络放血1次,8次为1个疗程。
2.3 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约90天),期间休息3~5天。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高糖高脂食物,并注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嘱患者无论皮疹轻重,忌用手挤压,以免感染,每日用温水肥皂清洗患处两次,避免用脂类化妆品,避免服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
3疗效评定标准和结果
3.1 疗效观察:观察治疗前后各种皮损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皮损数目,记录积分和不良反应。0分:面部皮肤表面干爽,无明显皮脂;1分:面部皮肤表面有薄层皮脂;2分:介于1分与3分两者症状之间;3分:面部皮肤表面有厚层皮脂,油腻发亮,毛囊口扩大。脂溢程度以晨起皮脂溢出程度为准。
3.2 疗效评定标准[3]: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