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VIP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

扬州市梅岭中学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分)..diǎn 翕动 xī 嘈杂cáo 窘迫jiǒng C.zuān 铭刻míng D.dié 找茬 chá 锃亮zè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B.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C.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 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 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人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分)A.B.C.·延森,代表作为《漫长的旅程》。? D.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格内,4分) 漫步钟灵毓秀的扬州,你可以见到wi蓝如洗的天空、绿意ng然的大地,可以领略到底yn深厚的文化、淳朴和谐的风情。近年来,扬州围绕“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精致扬州”“打造世界名城”等主题进行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yng的名城。7.默写。(每空1分,共9分)折戟沉沙铁未销东风不与周郎便8.综合实践活动。(10分) “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对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持赞成观点的占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与担忧的角度,分别列出理由。(4分) ▲ 担忧理由: ▲ (2)手抄报设计“梅岭书斋”专刊,你准备拟订哪些栏目?(请写出3个)(3分) ▲ (3)学校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周活动,请你介绍你读过的一本文学名著,写出作者和主要内容。(3分) ▲ ▲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9.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3分)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分)【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