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中国工程科学.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中国工程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中国工程科学

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 1 1 2 刘建中 ,唐春华 ,左建军 (1. 北京科若思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2. 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22 ) [摘要] 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提高微地震监测系统质量,降低仪器前端噪音,记到更 多、更小的微地震,夯实微地震监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增多微地震监测台数,一次监测获取更多可以对比的资 料是微地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引入常规地震、勘探理论也可以提高微地震监测水平,形成完整的微地震 学理论。上述三者是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除了用于油田压 裂、注水监测外,还可应用于地震勘探,矿山、水库安全预报领域。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地震勘探;压裂监测;注水监测 [中图分类号] P31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13)10-0054-05 登堡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在5 km 的距离上是1.4 , 1 前言 国家地震台网使用的量规函数在5 km 的距离上是 随着页岩气、非常规油气开采提上日程,微地 1.8 ,有些地震专家针对华北的研究结果建议在5 km 震监测技术成为判断压裂裂缝形成、发展趋势的判 的距离上量规函数采用1.9 [3] 。鉴于微地震震级小, 断依据,监测结果为提高页岩气开采水平,非常规 周期短,笔者趋于使用较大的量规函数;量规函数取 油气采收率提供了重要保证。研究微地震监测技 值越大,测点信号强度越弱。A 是-2 级地震在监测 0 术发展方向,了解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领域成为需 点的地动位移,单位是微米。原震级公式使用的是S 要。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微地震监测 波最大振幅,微地震通常监测到的是P 波,S 波振幅 [1] 技术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展 。 是P 波振幅的 3倍,因此修改了原震级公式。 由此可以计算出-2 级地震在5 km 的距离上由 2 降低仪器噪音,记到更小的微地震 仪器输入端记到的电压 发展质量更高的监测系统是微地震技术发展 V=A ×ε×ω=4.7 μV (3) 0 的主要趋势。 ω 式(3)中: 是角频率,微地震频率在50~200 周之 油田水力压裂形成的微地震分布在-1级至-5 ε 间,在式(3)中取为100; 是地震仪的转换系数,使 级,地下微地震信号的强度可以由式(1)估计,依据 用2 个地震仪直接串接。 古登堡的体波震级理论[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