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大意】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凉州词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歌大意】 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曲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诗句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歌大意: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 * * 气象物候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物象的基本知识,学习劳动者积累的各种经验。? 2.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 说明文知识回顾 说明文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方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平实说明: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检查预习作业3 (谚语部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1、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如何看云识天气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的第二部分(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完成表格。 马上就会下暴雨 2000米左右 高大的云山 积雨云 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开始下降 更低 布满天空 雨层云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低 像毛玻璃 高层云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 仿佛白色绸幕 卷层云 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 2000米左右 像羊群 高积云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2000米左右 像棉花团 积云 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很高 像鳞波 卷积云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最高 像羽毛 像绫纱 卷云 天气的情况 位置 云的形状特点 云的种类 三读课文,填写表格 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2、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大自然的语言 通读全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③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小结本文写作特色: ①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②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古诗词中的物候 诵读诗词、了解诗词的大致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