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槽回填理工程承载板级配碎石地模承载力试验计划.doc

深槽回填理工程承载板级配碎石地模承载力试验计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槽回填理工程承载板级配碎石地模承载力试验计划

深槽回填处理工程承载板级配碎石 地模承载力试验计划 前言 根据华东勘测设计院龙开口水电站工程设计代表处LKKP/C2-[2011]-017《关于承载板混凝土分层分块的设计修改通知》中要求深槽处理承载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回填级配碎石碾压成形的地模处理方式,为确保现场填筑的级配碎石级配合理、承载力满足设计提出的≥0.25MPa的地基容许承载力要求,我单位除进行级配碎石配合比试验外,也制定了现场承载力工艺试验计划。 试验目的 明确现场原基础承载力及回填级配碎石容许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的变形模量堆载法铁块、砼块放置在承载台上作为反力;加压装 沉降测量装置 沉降测量采用0~100mm大量程百分表,同时现场用角钢制作并埋设固定百分表的刚性支架。 试验步骤 试验简易装置示意图(详见附图) 安装步骤 ①安装承压板。安装承压板前应整平试坑面,铺约1cm厚的中砂垫层,并用水平尺找平,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接触。现场填筑、碾压完成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点。重载台架基础与承压板的距离应在承压板的宽度1.5倍以上。 2安放载荷台架或加荷干 ②安装重载台架,其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一致,当调整反力构架时,应避免对承压板施加压力;安放前应提前构建荷载台架基础,台架基础为刚性构建,可采用混凝土现浇、预制构建,但应该稳定。 ③安装沉降观测装置。其固定点应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处。沉降观测点应对称设置。必要时试验点设置上作棚,避免曝晒、雨淋。 ④分级加载。试验荷载加载共分为10级,每级依次增加荷载11250N,每级静止加载2h。加载过程中应保持静力条件和沿承压板中心传递,直至试验完成。试验过程中应按时、准确观测沉降量;每级荷载下观测沉降的时间间隔采用下列标准:自加载开始,按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30~60min观测1次,直至1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为止。 ⑤试验终止条件。 A、试验达到设计容许承载力时,且沉降量小于0.1mm/h。 B、在本级荷载下,沉降急剧增加,承压板周围出现裂缝和隆起。 C、在本级荷载下,持续24h沉降速率加速或近似等速发展。 D、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 ⑥结果评定,当出现试验终止条件中的B、C、D三种情况时,判定为不合格;否则试验结果评定为合格。 试验数据的处理 ①、对原始数据检查、校对后,整理出荷载与沉降值、时间与沉降值汇总表。 ②、绘制p~S曲线, P坐标单位为kPa,S坐标单位为mm。如图下图 ③特征值的确定。当曲线具有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一般以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值为临塑荷载值(比例界限值);当曲线无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可根据试验终止条件中的B、C、D三个情况最大的荷载值为时极限荷载值。 ④承载力基本值fo的确定 A、比例界限明确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即fo =Pf。 B、当极限荷载能确定时(且该值小于比例界限荷载值1.5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即fo=Pl/2。 C、以沉降标准取值。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取s = (0.01~0.015) b对应的荷载值,对高压缩性土,取s=0.02b对应的荷载。 ⑤变形模量: Eo=0.79(1-μ2) d×P/s (承压板为圆形) Eo=0.89(1-μ2) a×P/s (承压板为方形) 式中: Eo—试验土层的变形模量,kP; P—施加的压力,kPa; s—对应于施加压力的沉降量,cm; d—承压板的直径,cm; a—承压板的边长,cm; μ—泊松比。 试验装置图 试验装置详图如附图。 仪器设备表 试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所示。 地基承载力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堆载重物 钢块/混凝土块 46t 2 承重、传力 工字钢 按46吨均布设计载 重量计 3 钢环测力计 150~200KN 1个 一级精度、使用前检定 4 千斤顶 150~200KN 1台 5 千斤顶油压泵 与千斤顶配套 1套 6 大量程百分表 0~10cm 3个 检定合格 7 角钢 50×50×3 4m 主要参与人员 试验主要参与人员如下表所示。 试验主要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电话 备注 1 试验总指挥 2 技术负责人 3 质量负责人 4 5 6 7 邱凯 试验总负责人 8 李伟挺 试验技术负责人 9 葛世胜 试验员 百分表测读 10 刘勇 试验员 百分表测读 11 油压泵操作手 12 油压泵操作手 13 / 辅助人员 4人 of vision. 3, build,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