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家华名师工作室工作简报-桐梓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戴家华名师工作室
工作简报
所在单位:桐梓县第一中学 (第22期) 2015年12月12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家华为桐梓一中青年教师举办专题讲座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熟,2015年12月12日,在桐梓一中阶梯教室,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家华为近40名青年教师举办了专题讲座。讲座题目为:一个乡村教师的成长感悟。
面对朝气蓬勃、活泼阳光的青年教师,面对刚从的大学毕业、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教学新手,戴家华老师结合三十年的从教经历,与青年教师一同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
戴家华老师的成长感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感悟一:调整职业心态
戴家华老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有许多耀眼的光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天地君师位”,可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卑微,选择了隐忍,甚至还可能选择了苦闷。
面对这样的现实,怨天尤人无济于事,愤世嫉俗也没有必要。要增加我们这个团队的幸福指数,必须调整心态,也只能调整心态。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呢?
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我们要静,即不能浮躁,纵然全社会都浮躁,我们也不能浮躁,因为我们有“人民教师”这个头衔;从教育心态的角度说,我们要纯,要永葆一颗纯粹的心,像清露,像水晶;从课堂心态的角度说,我们要实,要教书育人,我们可以没有较高的收入,但是学生不能没有收获。
那么,我们调整心态的支点又在那里呢?我想,有一个支点是可以考虑的,那就是学生。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所以,作为教师,要有职业成就感,要成就着学生的成就;要有职业快乐感,快乐着学生的快乐;要有职业幸福感,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他还指出,这种心理调节,不是单纯的苦中作乐,也不是愚笨的自欺欺人;更不是“阿Q”似的精神胜利。它应该是职业守望后收获的快乐,它应该是用智慧和汗水凝结的幸福。
感悟二:展示真实自我。
作为老师,我们要走下神圣殿堂,展示真实自我。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展示真实的自我,表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在学生面前,别装腔作势,别狐假虎威。我们要尊重学生,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接纳和信任。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别装”!
其一,老师是普通人,不是神。老师不是万能的,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平庸和不足。特别是在学生面前,不要回避自己过往的平庸和不足。
其二,老师是一个会犯错误的角色。如果认为老师永远不会犯错误,相当于自己将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高危而且高风险。承认自己的平凡,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有毛病,是给自己退路,是给自己找台阶,是为了让自己能免除许多尴尬。
其三,老师是在学习中教学。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努力弄懂更多的问题,但永远不是能够解决全部问题的人。这是客观事实。明确了这一点,自己会扮演好特殊的身份——“学生”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定位,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利于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每一个教师,都是在教学中成长,在与学生的合作中成长。
其四,要保持谦逊的本色。有人说:“这个时代没有大师。”专家可以有,那些在某一领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为扎实的实践细节研究的人,应该就是那一领域的专家。可大师应该没有,谁以大师自居,谁以大师自居而无羞愧之心,他多半是个大骗子。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密,一个人可熟知的领域是相当有限的。
感悟三:增强辨伪能力
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通过极为简单的方式,就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作为老师,要“传道受业解惑”,要立足杏坛,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要应付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出于职业的需要,更得生活于信息的海洋之中。可不管是主管部门下发的,还是正规渠道购买的,或是打开网络“百度”的,谁能保证它的真?谁能保证它的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感悟四:理性借鉴经验
现在,有许多热心人都在关心教育,关心教师。于是,各种交流活动接踵而至,各种培训活动像雪花一样地满天飘飞。时世造就英雄,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专家批量生产!所谓专家,就是在理论上高端大气上档次,在实践上脱离实际居云端,在行为上以替人洗脑为己任。
当然,我们接触的还有更多的人,连专家都不是。他们也在教育我们,开导我们,引领我们。于是,在我们身边,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理论,纷纷纭纭的观点,杂杂乱乱的模式。黄冈的,衡水的,杜郎口的,北京的,上海的……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些东东,可能不是让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而是让我们困惑纠结、无所适从!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什么是“借鉴”呢?又该怎样借鉴呢?他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