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证
中
医药
防
治
手
册
(版)
省中医药学会省针灸学会
年月前 言
2016年入夏以来,安徽省长江及巢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发挥中医药在救灾防病工作的特色优势,指导一线医务人员和灾区群众合理运用中医药防治洪涝灾害常见病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贡献,受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安徽省针灸学会组织本省著名中医药专家针对我省洪涝灾害可能发生的常见病证,编写了《安徽省洪涝灾害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手册(2016年)》。本手册分基层医疗机构版和居民版两个版本,居民版主要供灾区普通社区居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证时参考。
目 录
一、群体预防 1
二、急性胃肠炎 1
三、感冒 2
四、中暑 4
五、皮肤湿疹、皮炎 5
六、癣(浅部真菌感染) 6
一、群体预防
目前安徽区域正值暑热和多雨季节,气候特征是暑湿夹杂,易从“暑”从“湿”为病,按照中医 “天人相应”的理论,应饮用“清热、芳香、化湿”之品为宜。
推荐:
1、荷叶(新鲜)10~20克,生姜二片,用水300ml煎煮至150~200ml左右,代茶饮,每日2次。
2、荷叶(新鲜)10~20克,绿豆20克,用水500ml煎煮至150~200ml左右,代茶饮,每日2次。
上述两个代茶饮方具有芳香化湿去暑的作用,适用于大众人群。
二、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1、预防性验方
餐前食用新鲜洗净大蒜2~4枚,或餐中服用醋。
2、常见病症处方
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藿香正气散:藿香10g、紫苏12g、白朮10g、白芷10g、茯苓15g、半夏10g、桔梗12g、厚朴10g、陈皮12g、生姜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霍香正气丸(包括藿香正气水、浓缩滴丸、口服液)、黄连素片、葛根芩连片、香连丸等。
三、感冒
感冒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
1、预防性验方
可用陈醋加热,关上门窗,每隔一周熏一次。
香芩饮:藿香10g、佩兰10g、金银花10g、苍术10g、葛根10g、黄芩10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常见病证处方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为主要表现。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g,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g,甘草3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汗出为主要表现。
银翘散:连翘10g、银花12g、桔梗10g、薄荷10g、竹叶10g、荆芥穗12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生甘草6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暑湿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为主要表现。
新加香薷饮:香薷6g、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甘露消毒丹、正柴胡饮、菊蓝抗流感颗粒、羚羊感冒片、藿香正气水(丸、颗粒、胶囊)、十滴水、风油精等。
四、中暑
中暑是指在炎热季节,感受暑热之邪,骤然发生的以高热、汗出、烦渴、乏力或神昏、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热病。
1、预防性验方
(1)太子参30g、麦冬30g、五味子20g,加水300ml蒸煮15-20分钟,每日分两次蒸煮取汁150ml混匀服用,每日一剂。
(2)绿豆汤:绿豆50g、红糖20g,加水蒸煮20分钟,取汁频频饮用。
2、常见病证处方
(王孟英)清暑益气汤:西洋参5g、藿香10g、佩兰10g、石斛15g、麦冬9g、黄连5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滑石15g(先煎)、生甘草5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常备中成药
人丹、十滴水、六一散、生脉饮、清凉油、风油精、甘露消毒丹、安宫牛黄丸等。
五、皮肤湿疹、皮炎
湿疹、皮炎是由多种内外因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损伤疾病。
1、局部用药
(1)六一散、松花粉、炉甘石洗剂、三黄散等外用。
(2)马齿苋30g,或鲜马齿苋适量,水煎后放凉外洗或湿敷。
(3)三妙散(黄柏l00g、牡蛎200g、青黛15g,共研成细末),取适量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2、常见病证处方
(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木通8g、泽泻12g、车前子10g、 柴胡12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