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9.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9

阶段性测试题十九(必修三 第五单元 评估测试)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德州)《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 分析书籍的内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书籍的知识缺陷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书籍的知识缺陷与其历史影响关系不大,故排除。 2.(2012·台州)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 C 【解析】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涉及到制度方面的内容,“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的主张突破了这一限制。 3.(2012·西安)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这主要说明洋务派(  ) 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洋务派片面的学习西方技术,并没有找到富强的根本,排除A项;向西方学习,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分析材料可知,D项符合题意。 4.(2012·厦门)1905年清朝一道奏折中写道:“□□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其中□□所缺文字是(  ) A.专制 B.科举 C.维新 D.革命 【答案】 B 【解析】 “侥幸得第之心”指通过科举制获得做官的机会,故□□所缺文字是科举。 5.(2012·滨州)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 B.西学东渐为中学注入新的活力 C.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D.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的船坚炮利,使部分中国人开始觉醒,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这使清代学术研究出现了新变化。 6.(2012·滨州)“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四者中只有曾国藩是其代表人物。 7.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答案】 C 【解析】 据“民国四年”这一信息可知,漫画创作于1915年,这一年,由于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了旨在解放人们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漫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这一背景。 8.(2012·沈阳四校模拟)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这一评价运用的历史观是(  ) A.全球史观 B.社会史观 C.革命史观 D.近代化史观 【答案】 A 【解析】 “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体现了中国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故这一评价运用了全球史观。 9.(2012·丹东)维新思想家谭嗣同认为:“故通商者,相仁之首也,两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西人商于中国,以其货物仁我,亦欲购我之货物以仁彼也。”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符合的是(  ) A.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C.认为东西通商是平等互利的 D.认清了西方国家通商的本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通商体现了“仁”,这体现了A、B、C三项;但谭嗣同没有看清列强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通商本质。 10.(2012·江西联考)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