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两晋、南北朝 (公元280年—公元589年)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民族的大融合时期。 在这300年里,生产上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革新。但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加圆淳。 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大的成就。 本节内容提要 城市——邺城、洛阳、建康 寺院——永宁寺、建中寺 佛塔——永宁寺塔、嵩岳寺塔 石窟——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敦煌 石窟 陵墓——西善桥大墓、萧景墓、邓县 画像砖墓 住宅、园林、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城市 邺城 城墙用砖建造,每百步建一楼,转角处建角楼。 宫殿在大朝左右建东西堂,用于处理日常事务。 洛阳 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北魏均建都于此。 北倚邙山,南临洛水,地势平坦。 有宫城和都城两重城垣。 建康 六朝都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面临长江,北枕后湖,东依钟山。(后湖——玄武湖) 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陵。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后避讳更名建康。故城在今南京市。 寺院和佛塔 永宁寺 永宁寺是北魏后期都城洛阳的重要佛寺故址。当时位于北魏宫城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它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毁。 永宁寺遗址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 寺院围墙经勘察﹐平面长方形﹐南北305米﹑东西260米。塔基位于围墙内正中部位﹐平面呈方形。塔北有一片较大的夯土台基遗迹﹐东西60馀米﹐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以上﹐为正殿基址﹐据记载﹐该殿豪华绚丽﹐可与宫廷中的太极殿相比﹐两侧向南延伸﹐连接东西廊檐。围墙内正南又有一处殿基﹐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围墙南壁正中是寺院的山门﹐面阔7间﹐进深2间﹐正对著佛塔。门上原有门楼三层﹐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又记围墙的东﹑西﹑北三壁亦各有一门﹐均直对佛塔﹐东西两门各有门楼二层﹐北门无楼﹐似乌头门﹐遗迹今已不明。永宁寺遗址的山门﹑佛塔及正殿均位于中轴线上﹐而以塔为中心﹐殿在塔後﹐这是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典型布局。 乌头门,一种源远流长的大门样式。它与古代两柱一横木的衡门属于同一系统,甲骨文“囗”字正是为其写照。宋代《营造法式》载有乌头门图样(图5)。乌头门还是世宦显贵的标志。 寺院和佛塔 永宁寺塔 楼阁式塔 永宁寺塔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北魏国都洛阳城内,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洛阳市东。 据史料记载,永宁寺塔为木结构,九层,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米左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永宁寺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层都有三门六窗。塔的装饰十分华丽,柱子围以锦绣,门窗涂红漆,门扉上有五行金钉,并有金环铺首。 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2.2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使塔显得十分稳定。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嵩岳寺塔 密檐塔 河南 登封 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 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嵩岳寺塔塔高37.6米,底层直径10.1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 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 敦煌石窟 敦煌北魏石窟的壁画具有原始的粗犷风格。着色用笔雄健壮丽,朴实古拙,层层晕染,立体感很强。色彩方面,以褐、绿、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