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高山移民过得更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让高山移民过得更好

为了让高山移民过得更好因为有个千岛百姿、风光旖旎的千岛湖,淳安成了很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也因为千岛湖,数万淳安百姓曾不得不退居山中,如今依然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 为了让这些身居深山的百姓也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淳安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下山脱贫工程。为了让这些工程落到实处,让这些百姓下得了山、脱得了贫、过得上好日子,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就此展开了持续的监督。 徒步进山,调研高山农民清贫生活 2010年5月的一个清晨,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组织调研组赴屏门乡隐将村,就下山移民和农民异地搬迁工作开展调研。 从千岛湖镇出发,坐了近两个小时的车,再无公路可走,调研组一行只得换上登山鞋,背着干粮和矿泉水,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大山进发。刚开始,调研组成员还为山路两旁的奇花异草和远处的奇峰异石叫绝,可不到半小时,就开始有人脱衣擦汗了。一路上,调研组一行走走歇歇,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隐将村的远代里自然村。 在这个山岭重叠、峡谷幽深的小村庄里,住着8户农家。他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因在山下吃不饱饭才翻山越岭举家迁徙到山上的。当年一起上山的共有29户农家,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山头,他们开荒辟地,靠种茶叶、山核桃、油茶、笋竹、土豆等农作物为生,现在很多人已陆续下山移民。 走进一间3米多高的小土房,调研组看到,屋内只有4条长板凳、一张旧八仙桌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墙壁与木柱子都因烧柴点油灯被烟熏得黑黑的。男主人章孝法见家里来客人了,赶紧叫来妻子找杯泡茶,并生火开灶炒南瓜籽给大家吃。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这已是当地农民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了。章孝法说,他们几户人家至今未通上电,平时用电全靠自己上世纪90年代末买的一台小型水力发电机,但也只能供他们一家人的照明,偶尔也能看看电视。 “辣椒当油炒,爬山当棉袄。”说起山上生活的艰辛,章孝法神色凝重。他说,买米买盐、穿衣、看病和孩子读书都要钱,家里的茶油、山核桃、茶叶、笋干能变钱的都卖掉了,平时炒山菜时没油吃不下,只好多放些辣椒,用来开胃下饭。冬日里,哪怕是雨雪天也得爬山干活,以此暖身祛寒。 因为山上“地无三尺平”,当时一起上山的29户农家都分散在各个山头,虽然相互间房子都能看得见,但走走起码半个小时。当地人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他们的生活:治安靠狗、信息靠吼、交通靠走。 离开章孝法家后,又走了半小时左右,调研组来到另一户人家。这家屋内比章孝法家更黑,房屋主人是一对年近8旬的老夫妇。他们有4个儿子,两个留在山上已经另立门户,还有两个儿子在山下的村里做了上门女婿。听说调研组是专门为他们走出大山的事而来,老人高兴得不得了:“早就想下山了,只是苦于没有地方肯收留我们,上山之前留在村里的宅基地早被人占去建房,连户口也都迁出了。”“最好是山上的东西仍旧归自己所有,亲手种下的树、毛竹、油茶等,经营管理了几十年,已经有感情了,荒掉砍掉卖掉都舍不得。”老人的语气很坚定。 从屏门乡回来后,2010年9月,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调研组到中洲镇、安阳乡、界首乡等地就下山移民问题开展调研。中洲镇余家村当时有8户农家想从山上搬到山下来生活,村里也安排了统一的安置点,但余家村的党总支书记程名山心里明白:“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不是把山上的农民迁下山就算了事,而是要通过这个工程让搬下山来的农户生活得更好。” 据介绍,淳安县像这样急切盼望着下山脱贫的农家共有3000多户。 直抒胸臆,为民解后顾之忧 2010年10月,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山上农户异地搬迁情况的报告。 “实施农民异地搬迁工程,必须充分考虑新建安置点的选址问题,既要着眼于生活方便、交通方便,又要考虑到避险防灾、排污纳管设施和建筑风格等问题。” “要切实解决异地搬迁农民安得下、富得起、过得好的问题。” ………… 审议时,淳安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就如何实施下山移民工程直抒胸臆。 接到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后,淳安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淳安县农民异地转移集聚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特色村培育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的补充意见》等多个文件,并加大了发展来料加工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及农民异地搬迁的补助力度。 据淳安县农办副主任江小元介绍,2011年全县共有3594户12180名农民申请下山脱贫转移,2012年将建成下山安置点36个,可安置下山移民搬迁农户1256户4374人。 可是,正当山里农户感激县政府的下山移民政策让他们走出大山、住进新房时,却又为没有生产资料立不了足犯起了愁。 “我家有4口人,住在与建德相邻的富文乡荷山村,儿子与媳妇常年在杭州打工,我和老伴吃住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