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下历史复习练习答案
三.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7.观察上图,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区?郑和远航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图 8.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事迹?他们的事迹反映出这一时期我国对外交往中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9.材料二中的“大帝国”“天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一王朝?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指“大帝国”怎样的对外政策?该“大帝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 10.“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这样说? 11.根据两段材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们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 * 2013年6月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创举,中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是到了清朝,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举出材料一中提到的“常须达”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地逆转了……倭寇骚扰沿海,给南方各地带来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2.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1.政策:对外开放; 事例: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朝, 学习中国文化。 2. 政策:闭关锁国; 影响:这一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 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它阻碍 了同外国的经济交流,限制了国内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同时,它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不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导致 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3.综合以上材料,从对外关系的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开放促进发展;闭关导致落后。 二.历史社团的同学们计划举办一期题为“古代中外交往风雨历程”的展览,搜集到以下材料。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鉴真 图二玄奘 图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4.图一、图二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外交往的史实?两位人物 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这一时期对外交往活跃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图三所示远航发生在哪一朝代?这次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6.三幅图反映的史实在历史上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朝代:唐朝; 贡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游 天竺研究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 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对外交通便利。 5.朝代:明朝; 目的:为了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与交流。 6.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与各国的友 好关系。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郑成功 7.地区:非州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 家的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8.事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新情况:中外交往中出现矛盾与冲突; (中国开始面临反侵略的任务。) 12. 事件:清朝; 政策:闭关锁国;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重 本抑末”政策;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与外国进 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收到侵害;害怕 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 10.“被打败”: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 形势的变化,不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 识和生产技术,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11.从对外开放趋向闭关锁国。 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民族关系。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唐·杜甫《近闻》 材料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12.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什么事件或现象?它们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13.中国古代民族间的交流方式 有多种,除上述材料所反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华】2015中考地理复习第二单元 世界自然地理.ppt
- 【解析版】江苏省宿迁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doc
- 【解析版】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实验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 【解析版】山东省德州市某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文).doc
- 【张廷芳精品课件】黄山实验初中2014-2015初一复习课件世界的气候.ppt
- 【解析版】河南省师大附中2015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doc
- 【解析版】湖南省湘西州溪州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oc
- 【解析版】福建省北师大泉州附中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doc
- 【解析版】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四中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 【近期汇编】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电场.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