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土壤与生物.ppt
第四章 土壤與生物 第一節 土壤化育與類型 第二節 動、植物分布 第三節 土壤與生物間之交互作用 第一節 土壤化育與類型 一、土壤生成 岩石碎屑受氣候、地形、生物等因子影響發 育而成。 二、土壤組成 包含礦物質、有機質、空氣、水。 三、成土作用 四、土壤剖面 1. 依堆積方式分 2. 依質地分 (1)由大到小有砂粒、坋粒和黏粒。 (2)不同比例組成各種土壤,如壤土適合多數農作物生長。 3. 依酸鹼度分 土壤的剖面 第二節 動、植物分布 1. 水平分布 2. 垂直分布 1. 定棲動物 (1)定義:長期棲息在一個區域的動物。 (2)定棲動物的生理結構,反應當地自然環境特色。 (3)實例:青藏高原的犛牛、澳洲的袋鼠等。 2. 遷徙動物 (1)定義:有些動物會隨季節變動而遷徙。 (2)實例:候鳥、非洲草原動物乾季時移向溼潤區。 熱帶雨林生態 臺灣特有種動物 第三節 土壤與生物間之交互作用 1. 生長植物 (1)土壤提供植物水分、養分。 (2)多數植物喜好中性土。 (3)沼澤植物喜好酸性土、河口植物喜好鹼性土。 2. 供養動物 (1)動物養分間接來自土壤:草食性動物賴植物維生,肉食性動物賴草食性動物維生。 (2)有些動物在土壤中棲息,如螞蟻、蝸牛。 (3)有些動物完全生活於土壤中,如蚯蚓。 1. 供應有機質 來自動物的排泄物、動植物遺體。 2. 改變土質 如土穴動物、蚯蚓能鬆土,利用空氣與水流通→能促進有機質分解及礦物質、有機質混合。 3 . 人為開發 (1)農牧業:會改變土壤特性,例如: 犁田會鬆土;施化肥及農藥會改變土壤成分;山坡地耕種會造成水土流失。 (2)工業:工業廢水或廢氣會汙染土壤。 若要從事農業— 1. 乾燥區:防風林及農作物排列方向,和盛行風方向垂直。 2. 山坡地:開闢梯田或沿等高線種植。 * * 目 錄 目 錄 總目次 目 錄 目 錄 目 次 生物遺體腐化,增加有機質 腐植化作用 將洗出作用向下搬運的物質,澱積在下層的土壤中 洗入作用 滲透水將上層土壤中較細粒的礦物質和有機物質向下搬運 洗出作用 水將土壤中的可溶性岩類或礦物質溶解淋去 淋溶作用 特性 成土作用 節目次 冷溼的寒帶針葉林區,有機物質分解緩慢,淋溶作用強,無法溶解的矽酸鹽類聚集在表層而呈灰白色 灰化作用 雨量稀少地區,淋溶作用不盛,碳酸鈣積聚於上層土壤,使土壤呈鹼性 鈣化作用 高溫多雨淋溶旺盛的地區,因氧化鐵、氧化鋁無法淋溶而留在土壤表層,使土壤形成黃、紅色 鐵鋁質化作 用 特 性 成土作用 節目次 圖4-1 土壤剖面示意圖 節目次 改繪參考出處:Jerome D.Fellmann(1996)。Introdution to Geography,Fifth Edition.WCB。 P.77 例如:臺北盆地的沖積土、晉陝高原的黃土 岩屑經流水、冰河、風力搬運到他處堆積而成 運積土 丘陵的砂、頁岩風化碎屑形成的土壤 由岩屑在原地化育而成 原積土 實例 定 義 類型 五、土壤類型 節目次 節目次 圖4-2 土壤質地三角圖解 圖4-3 壤土質地圓餅圖 節目次 最適宜多數植物生長 雨量適中區 中性土 因淋溶作用弱,土壤中的石灰質、鹼性物質較多 乾燥地區 鹼性土 因淋溶作用盛,土壤中的石灰質、鹼性物質流失 溼潤地區 酸性土 特性 分布 名稱 節目次 影片欣賞 影片來源:NHK-生物科學探索-土壤研究 節目次 圖4-4 氣候和天然植物關係圖 目 錄 目 錄 目 次 7月10℃等溫線為界 與雨量多寡有關 一、天然植物分布 資料來源:國立編譯館(1998)。部編本高中地理第一冊。臺北:國立編譯館。P.113 圖4-5 天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節目次 資料來源:劉南威編(1997)。地理景觀。臺北:臺灣珠海。P.307 節目次 二、動物分布 節目次 照片4-1 犛牛 資料來源:任錫剛攝影 照片4-2 在七股溼地過冬的黑面琵鷺 節目次 影片欣賞 影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節目次 影片欣賞 影片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 節目次 目 錄 目 錄 目 次 一、土壤養育生物 照片4-3 淡水河口關渡紅樹林 節目次 資料來源:徐偉斌(2002)。關渡自然導覽:人文與生態之旅。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P.55 節目次 二、生物改變土壤 節目次 節目次 三、土壤維護 節目次 照片4-4 梯田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