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查

工业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查[摘要]目的:探讨工业噪声的危害性,为改善工作环境,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某公司各噪声岗位的噪声强度,同时详细询问工人职业史、工种工龄、既往史,并进行健康监护各项检查。结果:本组调查对象中,听力减退者386名,检出率为30.02%,高频听力损伤者22名,检出率为1.71%。结论:工业噪声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建议有关部门应最大限度地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 [关键词]工业噪声;人体健康;噪声作业;高频听力损伤。 [中图分类号]R13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22-02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解工业噪声对其作业人员的影响,我院于2010年7月对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的噪声作业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健康监护检查,现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噪声污染状况,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智成化工有限公司直接接触噪声的作业从员为调查对象,将接触噪声强度低于85 dB(A)的人员列为低噪接触组,接触噪声强度高于85 dB(A)人员(含85 dB)列为高噪接触组,作业工龄5年的人员列为低龄作业组,作业工龄5年以上的人员(含5年)列为高龄作业组。1.2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对公司各生产分厂(含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初步了解,对各噪声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布点,并对各区域点的噪声强度逐个进行噪声强度监测,对各区域点的作业人员进行登记并按上述要求进行分组。1.3健康监护检查 ①详细询问职业史、总工龄、工种工龄、既往史、耳毒性药物的接触史与自觉症状;②内科仔细检查心、肺、肝、脾、血压与心电图;③外科检查脊柱、四肢、皮肤、关节等;④五官科检查眼、耳、鼻、咽、喉、口腔等与听觉的音叉筛选与电测听检查;⑤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胸透、B超(肝胆脾胰)与脑电图检查。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基本情况 本次健康监护检查应检1340名,实检1286名,参检率为95.9%,低噪接触组503名,高噪接触组783名;低龄作业组480名。高龄作业组806名;各组的年龄均为20~58岁,其中,男964名,女322名,接触工龄最长为31年,最短为1年,平均9.7年。检出听力减退者386名,检出率为30,02%,检出高频听力损伤者22名,检出率为1.71%(听力减退即听觉疲劳人员,高频听力损伤含听力损伤与噪声性耳聋两种情形)。2.2高、低噪接触组听力损伤情况比较 高、低噪声接触组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sup)=3.99,P005),说明高、低强度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听觉损伤有显著性差异,高强度噪声对人体听觉的损害较多见,且严重。见表1。 2.3高、低龄作业组听力损伤情况 高、低龄作业组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sup)=6.47,P0.05),说明工龄的长短与听觉损伤有较密切的关系,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高频听力的损害甚至噪声性耳聋的发病也随之增多,且日趋严重。见表2。 2.4噪声作业人员工龄长短与Hb降低情况 不同工龄作业人员Hb降低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sup)=5.84,P0.05),说明工龄的长短与血红蛋白降低有较密切的关系,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人员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率较高。见表3。2.5噪声对人体的非特异性损害情况 本次检出高血压88名,心动过速136名,心律不齐(含期前收缩、传导阻滞)35名,神经衰弱综合征127名,脑血流图异常76名,消化性溃疡13名,月经失调23名,见表4。3讨论 从以上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危害程度较大,不单对听觉系统有损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后,听觉器官首先受损害。噪声可通过气传导由镫骨传至卵圆窝的前庭膜,引起蜗管内淋巴震荡,产生响感觉,也或通过骨传导由颅骨直接传人耳蜗,通过耳目蜗骨壁的振动传人内耳;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中可引起听觉适应,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时听力下降明显,可引起听觉疲劳。上述两种情形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可恢复听力,如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强噪声,可引起听力不能完全恢复的听力损伤甚至噪声性耳聋。 噪声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功能失去平衡;如长期在工作噪声环境中,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如头痛、头昏、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