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备的器材有:.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准备的器材有:

要準備的器材有: 15公分長尺一把 計算機一台 圓規一只 震源距離的計算 d:震源與測站間之距離(公里) Δt:P波與S波到達測站之時間差 VS:S波速率(公里/秒) VP:P波速率(公里/秒) 實習步驟1 假設某地區之P波速率(VP)平均為6km/s,且S波速率(VS)平均為能否判斷震源方位?4km/s,今有一測站,測到一地震的P波和S波之到達時間,相差10秒,則此震源離測站多遠? 實習步驟2 假設有一地震發生,在台北、高雄和蘭嶼三個測站,分別測到P波和S波到達測站的時間差,列表如表3-1。若此區域P波速率為5km/s,S波速率為3km/s,分析震源位置。 參考答案 利用計算公式,分別算出震源到臺北、高雄、蘭嶼之間之距離,分別為224.3、186.8和114.0公里。 問題與討論1 由於地震波傳播愈遠,能量愈變愈弱,以實習步驟與結果四-2中所談之地震而言,在台北、高雄和蘭嶼三個地方分別感受之地震強度孰強孰弱?請依最強到最弱之次序列出。 問題與討論2 以實際地震資料所得的三個圓,往往不是交於一點,其理由何在?(即本實習為了簡化問題,做了哪些假設,使畫出的三個圓交於一點?) 問題與討論3-(1) 如果已知某一地震震源到甲測站P波和S波的走時曲線圖如圖3-2,今在甲測站得P波到達時間為10時8分20秒,S波到達時間是10時11分50秒,請問: (1)震源離甲測站多遠? 參考答案 問題與討論3-(2) (2)此地震所有可能發生的點之集合是什麼形狀? 問題與討論3-(3) (3)要判定一個地震震源的位置至少需要幾個測站的觀測資料?為什麼? * 此計算只能知道震源在以測站為圓心,120km為半徑之球面上,球面上的每一個點都可能是震源,無法判定震源方位。 參考答案 以VS=4km/s,VP=6km/s,Δt=10s代入公式 步驟 1.在表3-1中算出P波S波到達各站時間差。 2.分別將數據代入公式,算出三測站到震源 的距離 3.分別以三測站為圓心,到震源的距離為半 徑畫圓,三圓之交點即為震央。 29.9 24.9 15.2 114km 224.3km 186,8km 震源中心 蘭嶼離地震較近,地震強度最強,高雄次之,台北最弱。 參考答案 本練習簡化問題的複雜性,假設震源在地表面,使三圓正好交於一點,即震央與震源同一點。但絕大多數地震震源在地底下,解出的三個球交點在地底下。此外,震波速率因岩性、深度與其他因素而有變化,實際地震資料的處理,須經長時間用模式反覆推導。 參考答案 P波比S波早到3分30秒,從圖3-2找到P波和S波間隔為3分30秒的位置,對應X軸之距離約為2500公里(±50公里)。(如下頁) 參考答案 3分30秒 是以甲測站為球心,半徑為2500公里的球面上,排除空氣的部分,剩下的下半球面。 參考答案 至少需要3個測站,如此才有交集,若交集為1點,則此點即為震源。由於自然界的因素很複雜,所以實務上,估計震源的位置需要很多測站資料,再經過計算而獲得。 參考答案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