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辐射概念规律ysy121016
第五章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 学习要求 提前预习 课堂听讲 习题(复习) 第五章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 大气辐射学 研究辐射能在地球-大气系统内传输和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属大气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天气学、气候学、动力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大气化学和大气遥感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一。 学习、研究的意义 学习、研究的意义 辐射能是地面和大气的基本能量来源,辐射是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能量交换的唯一方式 辐射传输规律是大气遥感的理论基础 数值天气预报中需要定量化考察大气辐射过程 气候问题——辐射强迫 近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地球大气气候变迁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热点,其原因也在于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地球大气中的辐射过程所致。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Max Planck (1858-1947) 德国物理学家 1901:Planck’s Law 1918 Nobel Prize Quantum theory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Gustav Robert Kirchhoff (1824-1887) 德国物理学家 1859:Kirchhoff’s Law 光谱学 电学 发现了铯和铷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Joseph Stefan (1835-1893) 奥地利物理学家、诗人 1884:Stefan-Boltzmann law Stefan flow 热学 电磁学 1904 Nobel Prize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Ludwig Boltzmann (1844-1906) 奥地利物理学家 1884:Stefan-Boltzmann law (理论推导) 统计力学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Lord Rayleigh(John William Strutt 1842-1919) 英国物理学家 1871:Rayleigh Scattering 声学 电学 1904 Nobel Prize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Wilhelm Wien (1864-1928) 德国物理学家 1893:Wien’s Displacement Law 1911 Nobel Prize 定义 black body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 Gustav Mie (1868-1957) 德国物理学家 1908:Mie theory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完善 20世纪20年代:计算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 30年代:辐射传输的基本原理 1950年:美籍巴基斯坦学者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 1983 Nobel Prize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完善 1964:英国Richard M. Goody Atmospheric Radiation, Theoretical Basis, (second edition by R. M. Goody and Y. Yu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36 pp., 1964, 519 pp., 1989. 1969:苏联地球物理学家Kondratyev, K. Ya. Radiation in the Atmosphere. Academic Press 简史—现代大气辐射学的完善 70年代后:非球形粒子的吸收和散射、辐射传输方程的数值解法 简史—近年来的主要研究 发展大气遥感探测的理论和方法 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实际大气辐射模式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和局地大气环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简史—华人的贡献 1932年:严济慈采用照相光度术方法,精确测定了臭氧在全部紫外区域(即215-345纳米)的吸收系数,并发现了若干新光带 国际臭氧委员会把严济慈精确测定的吸收系数定为标准值,各国气象学家用以每日测定高空臭氧层厚度的变化,长达30年之久 简史—华人的贡献 程纯枢(1914-1997)根据1931-1935年南京地区日射强度记录,计算过大气消光系数,分析了大气混浊度因子 1944:郭晓岚(Hsiao-Lan Kuo)根据当时最完善的水汽与CO2红外吸收系数资料,重新计算了北半球大气辐射图及大气冷却率,其计算精度超过了当时的国际水平 廖国男(Kuo-Nan Liou) 参考书目—教材类 廖国男著,1980,周诗健等译,1985:大气辐射导论,气象出版社。第2版,2005,120元 Liou, K.N., 1980: An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Radiation.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392 pp. Liou, K.N., 2002: An Introduction to Atmospheric Radiati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CT 2112-2012 塑料防护排水板.建材建工行业标准.pdf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某企业设备机长负责制.docx VIP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pptx
- 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pdf
- 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win7---2010汇编.doc VIP
- 【新教材】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认识地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JIS-H5302-2006铝合金压铸件(中文).pdf VIP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pdf VIP
- MEGMEET麦格米特MC160增强型系列PLC随机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