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治、法律及现实之逻辑断裂——美国金融风暴之反思
政治、法律及现实之逻辑断裂——美国金融风暴之反思
一、金融法律的“唯美主义”走下神坛
多年以来,美国“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心和楷模,引领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均以“精英”自居,相关法律制度安排,也一向是新兴国家学习与效仿的对象,我国也不例外。突出的表现是,我国《公司法》与《证券法》的数次修订,都存在着浓重的“唯美主义”情结,甚至是目前我国证券发行所采取的核准制,也被普遍认为将向美国的注册制过渡。
然而,在2008年这一多事之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2008年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tern)被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收购,华尔街陷入恐慌;同年9月15日,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MerrillLynch)被美国银行(Bank ofAmerica)收购,百年老店一朝解体,其消亡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同年9月21日,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纷纷扰扰一年之久的美国房地产“次级债”金融危机,终于演变成震动世界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此后,美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85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有分析认为,至2008年底,美国已欠下55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这一天文数字般的负债,使得平均每个美国人将欠债18万美元。[1]美国国内“以纳税人钱财为贪婪的华尔街买单”的争论尚未平息,各国已经被迫纷纷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空前的金融灾难。
然而,金融风暴的多米诺骨牌似乎无坚不摧。近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其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约为500亿美元。受害者的名单中,除了大批富人之外,更有经验老到的英国汇丰银行。据报道,这家银行的风险敞口约为10亿美元,如果美国政府不能从麦道夫基金收回任何资金,汇丰将赔偿客户损失,由此还将产生5亿美元损失。此外,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西班牙最大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大型知名国际金融机构均承认在麦道夫欺诈案中蒙受巨大损失。随着事件发展,这一受害人名单还可以开列得很长。
麦道夫的丑闻,正应了华尔街的一句名言:“资本市场的本性,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尽可能地感到尴尬。”几乎没有人会料到,麦道夫这一拥有近半个世纪“白璧无瑕式”从业记录的投资专家,居然会使用这样一种最为简单的骗术(用稳定而高额的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使一大批智商极高且极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上当受骗。令人关注的是,麦道夫是在其儿子的追问之下才被迫承认,多年来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式骗局。麦道夫的儿子此后“大义灭亲”,告发了麦道夫。在美国FBI面前,麦道夫称自己已经破产,坐牢势不可免。显然,这又是一出浮华、狡诈、贪婪与无知交错混杂的华尔街大戏。[2]
发人深省的是,美国“华尔街”是如何制造这些“有毒金融产品”的?在金融危机长期酝酿和演变的过程中,美国的监管法律为何整体缺席?这些有毒的产品又是如何飘洋过海,“输送”给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对此,我国法律又应做出怎样的应对?
二、“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才会发现是谁在裸泳”
投资大师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才会发现是谁在裸泳。”美国金融危机的长期累积和骤然爆发,为此提供了绝佳的注脚。
追本溯源,美国金融危机的生成由来已久。在“9·11事件”及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为了减少这些事件对美国经济冲击、防止经济衰退而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短期内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6. 5%下降到1%,降到了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货币政策的宽松,为住房贷款公司及商业银行“创造”各种各样的住房按揭利率产品提供了条件,也让一些还款能力不强的次级信用贷款人进入了房地产市场。
所谓次级信用贷款人,是美国对低收入者或金融信用不高的人群的统称。按美国房屋贷款原来的严格审查程序,他们根本无从获得购房贷款。但低收入者存在一个巨大的住房市场需求,只要降低贷款门槛,购房的需求就会被迅速释放出来。这些群体在美国人口中占到了相当的部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从事房屋信贷的机构,开始了降低贷款门槛的行动。它们不仅将贷款人的收入标准调低,甚至不提供资产抵押也可以获得贷款,进而形成了比以往信用标准低的购房贷款,这些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简称为“次贷”。
“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放贷机构不是慈善家,借款人“零首付”轻而易举地跨进了购房的门槛,但也要付出更高的利息率,这一利息率“随行就市”。对放贷机构来说,它可以从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