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健康教育-西苑医院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健康教育
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脘上泛于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
症。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嗳气等症,部分病人伴
有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
系密切。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
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
(二)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
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
(三)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
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四)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
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五)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
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烧心、反酸、嘈杂
1.观察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
饮食 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30 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抬高床头30°。反酸
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做好口腔护理,可
1
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脘、膈俞、
天突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
膈俞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
(二)胸骨后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2.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胃脘部使气顺而痛缓。
3.遵医嘱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中脘、胃俞等穴。
(三)嗳气、胃脘胀满
1.观察嗳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
2
2.注射给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2.穴位注射。 3.艾灸。 4.耳穴贴压。5.穴位按摩。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2.由于反流易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应抬高床头 30°。
3.餐后:宜取直立位或0.5~1.5 小时后进
行散步,运动时间30~40 分钟,以身体发
热、微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4.睡前: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不少
于3 小时;腹部按摩:仰卧位双腿屈曲,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
针方向做绕圈按摩,也可从
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
进行 3~4 次,每次 5~10
分钟左右。
(二)饮食指导
1.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解
郁,和胃清热的食品,如金橘 根、猪肚;肝气犯
胃者宜食理气降气的食品,如萝卜、佛手、生姜等。
2.胆热犯胃证:宜食疏肝利胆,清热和胃的食品,如
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