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人口统计分析概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中市人口統計分析 壹、前言: 人口統計係指研究及使用人口統計方法,蒐集、整理、分析、編輯及發布有關人口的數量、分布、結構、變遷、特徵等各方面之資料,據以分析其結果,說明人口現象及人口成長之因果關係。 從人口統計可以瞭解一個地區之財力、物力及人力之配合,以為規劃財源及發展經濟社會福利事業之依據,人口結構健全與否攸關該地區之盛衰,亦可反映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狀況,故健全及穩定之人口結構和人口狀況,為當政者所重視及追求的理想目標。 台中市位居本省中部要津,交通便利,氣候溫和,居住適合性非常高,加上工商發達,各項公共設施完善,近年來已成為人口匯集之主要都市。 為掌握本市現住人口之脈動,特就本府民政局編製之95年度戶籍人口資料加以整理統計並作深入分析,以瞭解本市市民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結構狀況,用以解析人口組成因子之分布情形,俾提供本市整體規劃未來發展之參考。 貳 、簡要分析 一、人口動態分析: (一)人口成長: 1.人口數與人口密度(詳圖一、二及表一、二) 本市人口成長快速,迄至民國95年底總人口數已達1,044,392人,較之民國80年的774,197人,成長34.90%;而較上(94)年底人口之1,032,778人,增加11,614人,成長率達11.180/00,高居台灣地區第3位,僅次於新竹縣的20.750/00及桃園縣的16.270/00。 本市面積163.4256平方公里,而人口密度因人口不斷的增加而呈遞增現象,在民國40年底時為每平方公里1,251.58人,民國60年底為每平方公里2,859.51人,民國80年底為每平方公里4,737.31人,至民國95年底增為每平方公里6,390.63人,雖較北、高二市低,卻高居本省之冠,較上(94)年底每平方公里增加71.07人,且相較於本年底台灣地區人口密度之632.95人,實為天壤之別,與同為省轄市的嘉義市、台南市、新竹市及基隆市相比,亦差距甚大。 2.戶數與戶量(詳表一) 以總戶數及戶量來看,民國40年底本市有39,356戶,平均每戶5.20人;民國60年底有92,243戶,平均每戶5.07人;民國80年底有207,629戶,平均每戶3.73人;至民國95年底計有353,682戶,平均每戶2.95人。本市總戶數逐年上升,而戶量卻逐年遞減。95年底戶量與40年底比較,平均每戶減少2.25人或43.27%,與60年底比較,平均每戶減少2.12人或41.81%,與80年底比較,則平均每戶減少0.78人或20.91%,亦較上(94)年底,平均每戶減少0.02人或0.67%。 3. 94年底各行政區人口概況(詳表三) 就本市95年底各行政區現住人口狀況來看,其人口數以北屯區236,669人為最多,占全市人口的22.66%;其次是西屯區195,444人,占18.71%;再其次為北區146,665人,占14.04%;其餘依序為南屯區143,597人,占13.75%;西區116,156人,占11.12%;南區109,243人,占10.46%;東區73,091人,占7.00%;中區23,527人,占2.25%為最少。 再就戶量而言,則以土地面積最大的北屯區居首位,每戶為3.09人,其次為南屯區每戶3.03人,再其次為西屯區與東區每戶3.00人。而各區人口密度則以土地面積最小的中區居首位,每平方公里26,726.12人,其次為北區每平方公里21,140.60人,再次為西區每平方公里20,363.24人。 (二)人口變動:(詳圖三、四、五及表四) 人口變動的主要因素有兩種,一為人口本身的自然增減,即指自然增加率,由出生率與死亡率來決定;一為人口遷移的社會增減,即指社會增加率,則由人口的遷入與遷出來決定,自然增加率與社會增加率兩者相加後,即為人口成長率。 1.民國95年本市人口遷入人數為95,866人,遷出人數為88,535人,社會增加數達7,331人,社會增加率為千分之7.06,較94年的千分之7.01增加0.05千分點。 2.本市在民國80年時,粗出生率為15.620/00,粗死亡率為4.000/00,自然增加率為11.620/00;至民國95年,粗出生率減少至8.600/00,創下歷年新低,粗死亡率增加為4.470/00,而自然增加率則為4.120/00,同樣亦創下歷年新低。由資料顯示,本市自民國87年以來,粗出生率及自然增加率皆有明顯減少之趨勢。 3.再就各縣市人口變動情形觀之(詳表二),95年本市人口自然增加率4.120/00,居台灣地區第6位;社會增加率7.060/00,高居台灣地區第3位,僅次於新竹縣(14.610/00)及桃園縣(11.000/00);人口總增加數為11,614人,其成長率11.180/00,亦高居台灣地區第3位,僅次於新竹縣(20.750/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