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金文旧所谓字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VIP

甲骨金文旧所谓字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骨金文旧所谓字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甲骨金文舊釋“”之字 及相關諸字新釋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陳劍 一、 商周金文習見一個研究者一般釋爲“”的字,殷墟甲骨文中也頗爲多見。此字最繁之形可嚴格隸定作“”,其聲符部分“”也曾單獨出現。“”字的省變之形很多,隸定下來有“”、“”、“”、“”、“”和“”多種異體,其中的“爿”又或訛作“凡”形,“肉”或訛作“舟”形等。下面分別舉出一些代表形體。 A、14.9091) 師簋(8.4311) B、.2695) 贙母鬲(3.0611) 魯内小臣生鼎(4.2354) 師父鼎(《考古》1996年第11期978頁圖一:2、2.300) 、周厲王簋(8.4317) 師望盨(9.4354.1,增从手形) C、.3460) 旂父鼎(4.2144) 、卣(10.5389.1、5389.2) 君夫簋蓋(8.4178) D、38243 《合集》37549 方鼎(5.2614) 魯侯鬲(3.0648) 闌監引鼎(4.2367) E、236 《合集》15883 《合集》25224 《合集》23572 《屯南》1474 王作親王姬鬲(3.0584) 大師小子師朢簋(6.3682) F、15882 《合集》25223 敔簋(8.4166) G、(8.4208)寓鼎(5.2756) 結合字形與辭例兩方面來看,研究者公認,以上諸形除G類“”之外無疑皆爲一字異體。G類“”形是否與“”等形爲一字研究者的看法或有分歧,詳後文。“”字所在的索爵云“(索)諆(其)作有羔日辛彝”,師簋云“用作朕文考乙仲簋”,“”字皆用爲器名修飾語,與金文一般从“鼎”的“”等字的常見用法相同。殷墟卜辭“”、“”兩形皆从“匕”不从“刀”,按“刀”旁與“匕”旁易混,如殷墟甲骨文“牝”和“”字所从的“匕”有不少訛作“刀”形(看《甲骨文編》第34頁),又如殷墟甲骨文多見的“(剝)”字,《合集》6536兩形變作、,其“刀”旁倒寫,就很容易與“匕”旁相混了(參看後文對大盂鼎“”形的討論)。B類“”字第一形所在的婦姑鼎,同人所作有婦姑方鼎(4.2137)、婦姑甗(3.0891),一般認爲其時代在商末,可見殷人所用文字中也有“”字。據此結合上文所說卜辭“”、“”兩形皆从“匕”不从“刀”可以推測,殷墟卜辭裏可能也存在最繁形體的“”形中“刀”作“匕”的“”字,但現有材料中尚未見到。“”或“”形很早就有“”、“”、“”、“”和“”等各種不同寫法,其訛省變化頗爲劇烈複雜,猶如卜辭从“知”从“冊”的字,也往往省變作、、、、、、等多種字形,有的彼此之間還差別頗大,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宋人已將金文的“”字及其省體徑釋爲“”,清末研究金文的學者承之,多引字典辭書、古書“”、“”、“鬺”和“湘”諸字爲說,將其訓爲“煮”,或讀爲“將”訓爲“奉”等。“”字不見於《說文》,《玉篇·鼎部》:“,煮也。亦作。”《說文·鬲部》:“,煮也。从鬲、羊聲。”《集韻》平聲陽韻尸羊切商小韻:“,《說文》‘煮也。’或作、鬺、。”《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史記·孝武本紀》作“皆嘗鬺烹上帝鬼神”,《漢書·郊祀志上》作“皆嘗鬺享上帝鬼神”,顏師古注:“鬺、亨一也。鬺亨,煮而祀也。《韓詩·采蘋》曰:‘于以鬺之,唯錡及釜。’亨音普庚反。”所引《韓詩》今本毛詩《召南·采蘋》作“于以湘之”,毛傳:“湘,亨(烹)也。”近年專門討論金文此字的有陳英傑先生,其文云: ,从鼎从肉从匕从爿,爿亦聲,象以匕取肉載於俎之形,以會烹煮之義。金文中有四義:1.煮也;2.祭,薦熟肉以祭,“盟”祭名連用,盟爲血祭;3.相當於文獻中訓“奉將”、“行也”之將;4.族氏名。第二義乃金文中常用義,修飾器名的“將”字均用此義。 這大概可以作爲目前學界對金文此字一般看法的代表。 殷墟甲骨文發現後,早期研究者如羅振玉、王國維等就已援引金文所謂“”字爲說,後人多從之。雖然大家對甲骨金文“”字某些不同辭例的說解還略有出入,但對其字當釋爲“”則很少見人提出異議。 二、 下面由西周金文中用爲“肆”和“逸、佚”之字,與傳抄古文中的“古文逸”字和春秋金文、戰國楚簡中與之爲一系的字,跟春秋早期秦兵器中的“逸”字,來看釋“”之說的問題。這些字形研究者分別都已經有過很多論述,將它們全部聯繫起來放到一起考察,有些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爲便於比較、看得清楚起見,先將本小節討論要涉及的字形都列在下面,再分別交代其用法等。 H、卯簋蓋“”(8.4327) 多友鼎“”(5.2835) 、繁卣“”(10.5430.1、10.5430.2) 師簋“”(8.4311) 、向簋“”(7.4033、7.4034) 、、叔方尊(11.5962)、方彝(16.9888.1、16.9888.2)“” 大盂鼎“”(5.2837) I、三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