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局限-上海政法学院.DOC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局限-上海政法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局限-上海政法学院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局限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 200433 王文臣 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或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出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双重局限 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理论成果在当代受到了巨大挑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家们无不从各自视角出发对马克思批判理论提出质疑或否定。卢卡奇把批判起点放在“商品结构之谜”这里,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开篇将商品作为论述起点一样。但是卢卡奇基于对科技因素和“可计算性”的考察终未能揭示无产阶级处于“碎片化”状态的秘密;鲍德里亚抓住过剩生产与消费时代的“符号价值”也没有构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超越。马克思利用异化劳动学说所描述的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的困境被海德格尔阐述为“生产强制”,就像他把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论述为“需求强制”[1]一样。但是海德格尔的批判理论是否已经取代马克思的观点从而铺就一条关于人类社会现实发展的科学之路? 总之,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家们的诸种观点在此不可能一一列出,仅以前述三位思想家们的观点为例,论述以下三个问题:(1)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们取得的理论进展能否形成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超越?(2)若不能超越马克思的理论,如何看待其局限性;(3)由此展示出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理当成为当代与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一)根本局限:“原则高度”的缺失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各自的阐述中融入了时代的发展要素,并由此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对于早期批判者卢卡奇来说,他不仅熟知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德国传统,其自身也颇有研究,这使他具备对马克思理论进行再批判的基础。马克思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44手稿》)中业已展开。在这里我们看到他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哲学展开的双重批判:在马克思看来上述二者有着共同的本质性错误,他把前者的劳动概念称为“一般劳动”,而将后者的劳动叫做“抽象劳动”,其共同错误表现为不能区分劳动具有双重性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地说就是:在对待劳动产品这一关乎生存与存在的根本方式问题上,不能仅限于对物之自然属性的研究,更要研究交换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恰是在研究这一关系时,伴随着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迄今为止生产的普遍样式,即资本原则控制下的生产样式。马克思将之归结为“财富的主体本质”[2]P73以之为前提的那个东西——私有制。马克思以此为批判对象、以异化劳动学说为主要成果展开对前述两者的双重批判。这就是学界所熟知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现代性……它可以被概括为两个支柱,即资本和形而上学。在这个主题上,马克思的学说,无非就是对现代性的批判”[3]P325。马克思本人将以此为起点的批判称为具有“原则高度”[4]P9的批判。 在确立“原则高度”进而将批判对象指向资本原则控制下的私有制后,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之所以陷入二律背反且无法理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绝对贫困就在于置这个前提或“原则高度”于不顾,这实际是一种“虚构的原始状态”[2]P51。解决这一问题便要把劳动区分为二重性,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也应从双重性来研究。这种区分已构成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彻底批判:“我们的研究就从商品开始”[5]P47。卢卡奇研究无产阶级的碎片化状态也是从“商品结构之谜”[6]P146开始。在卢卡奇看来这个谜团是什么呢?在卢卡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态度及其理论品质。 在较充分地表达出商品交换、商品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后,卢卡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视域中的商品结构之谜表现为物化状态。具体地说就是,使用价值毫无例外的表现为商品,且“作为商品的产品的统一体不再同作为使用价值的产品统一体相一致”[6]P153。卢卡奇认为使用价值与商品不一致,意味着使用价值获得了一种“新的物性”从而抛弃了它原有的物性——马克思语境中的自然属性。这种“新的物性”则“从属于生产中对剩余价值的榨取”[6]P159,即交换价值被物化。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人呢?“人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是这个过程的真正的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里去”[6]153—154。人与人的关系被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切割趋于碎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